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近2年时间里,三省一市共推出实施了69项制度创新,签署了132个合作协议,建设了67个合作平台,制定了56项规划和相关的政策。
“一体化发展按下了‘快进键’,进入了快车道,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和成效。”在10月15日举行的主题为“开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局面”上咨论坛中,上海市发改委主任、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主任马春雷如是说。
从行政区经济走向功能区经济
作为全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三省一市以全国1/26的国土面积(35.8万平方公里)上,集聚了全国1/6的人口(2.2亿),产出近全国1/4(23.8万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
今年二季度,三省一市地区生产总值由一季度的下降5.7%转为增长0.2%,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由上年底的23.9%提高到24.2%,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上走在全国前列。
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了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座谈会,习近平指出,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有利于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实现更合理分工,凝聚更强大的合力,促进高质量发展。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马春雷说,推进一体化的制度创新,需要解决三个突出问题:一是如何让行政分割不成为发展的障碍,从行政区经济走向功能区经济。二是生态绿色的保护与开发建设的发展,能否不成为一对矛盾?三是如何能够攥指成拳,各有特色,既要补短板,又要锻长板。
“我们希望走出一条有行政边界,同时又能够超越行政边界的一体化制度创新。”马春雷说。
但是,在长三角这么大的范围和人群中,在41个地级市中普遍开展制度创新的实验是有难度的,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绿色发展的示范区(下称“示范区”),就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手棋和突破口。示范区包括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两区一县”,约2413平方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