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裴昱 北京报道
时隔两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终于面世。零关税、低税率被认为是《方案》的亮点之一。
一位熟悉海南自贸港政策的权威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围绕海南鼓励发展的三大产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有关部门正在制定享受税收优惠的清单,对符合范围以内的企业,将给予《方案》所提出的“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只有国家级高科技企业和西部地区符合规定的企业,能享受15%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但是,认定标准极其严格,能够享受的企业有限。而按照海南鼓励发展的三大产业,并根据《方案》的有关规定,即多出了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两大产业,这意味着针对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明显扩围、增量。
“这一税收优惠政策可以比肩香港、新加坡,对海南的营商环境有很大提升。”多位受访专家告诉本报记者。
此外,零关税和零进口环节税在全岛封关之前就会部分实施,全岛封关运作后,除了征税目录外的商品,全部零关税。“这将打破海南目前免税商品经营销售垄断的局面,普惠消费者。”一位接近方案研究的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说。
随着时间推移,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开放力度越来越大。
境内关外
《方案》如期而至,不少专家表示,符合业界期待,甚至有一些超预期的部分。
前述熟悉海南自贸港政策的权威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最初《方案》的制定核心是三个:一是对标国际最高标准;二是突出中国特色;三是符合海南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在这个基础上,考虑到海南基础薄弱,并不适合一步放到位,分阶段分步骤地实施,逐步建成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
“围绕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核心,实现人员、资金、运输的自由流动,以及数据安全有序流动。”他说。
货物贸易上,“一线放开、二线高效管住”是此次《方案》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线放开、二线高效管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境内关外,这是国际海关组织自贸区的政策,而到目前为止,我国没有一个地方能够真正做到一线放开、二线高效管住。
一线放开,是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和中国境外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设立“一线”,海南自由贸易港与内地之间设立“二线”。
一线放开,即货物进入自由贸易港是自由的,跟国际主要港口对接,享受开放政策,零关税,但从自由贸易港进入内地要管住,该征收的税率要加回来。
“过去海关特殊监管区最严格的时候,工作人员吃饭都不能在区域内,因为怕饭盒偷带东西,所以效率很低。后来检测设备升级,就可以在里面吃饭了。”张燕生说,“现在管理手段不断升级,可以更好地进行货物管理。所谓全岛封关运作,货物贸易的封关运作,可能会有物理围网;人员的自由流动可以建立电子围网;资金的流动可以通过规则封关。”
值得注意的是,在二线高效管住里,要留一条通路,就是原产地海南的产品进入内地,不能征收进口税。
《方案》指出,对鼓励类产业企业生产的不含进口料件或者含进口料件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加工增值超过30%(含)的货物,经“二线”进入内地免征进口关税,照章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
“这一设计,可以保障海南自由贸易港在封关运作后,依然可以依托内地的市场优势进行发展。”前述接近方案研究的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而贸易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还需要配套的税收优惠和法治保障。”前述熟悉海南自贸港政策的权威人士表示。
税收优惠力度空前
作为营商环境的重要部分,税收优惠一直是企业经营关注的重点。《方案》在税收优惠上迈出了一大步。
6月1日,《方案》发布,指出按照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强法治、分阶段的原则,逐步建立与高水平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税收制度。
《方案》指出,对注册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并实质性运营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
目前中国内地企业所得税是25%,只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西部符合鼓励类产业等几类特殊主体可以享受15%的税率,而高新技术产业和西部鼓励类产业的认定标准都比较高。因此,海南自由港对能够享受税收优惠的企业认定标准是业界关注的重点。
对此,前述熟悉海南自贸港政策的权威人士透露:“主要是围绕海南鼓励发展的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三大类,业务在海南,随后会出台具体的清单。”相比先前税收优惠政策的覆盖产业,多出了现代服务业企业和旅游业两大产业。
“这意味着,能够享受到这一税收优惠的企业范围远大于其他地区,力度空前。”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光谷自贸研究院院长陈波告诉本报记者。
陈波认为,为避免出现皮包公司、偷税避税等问题,享受政策优惠的企业认定标准,可能还将包括企业实际投资额、销售额等,对于多地经营的大企业,可能只有在海南的业务部分可以享受15%的税收优惠。
《方案》还指出,对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设立的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其2025年前新增境外直接投资取得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
“这是很多自贸港都有的免税政策之一,可以鼓励企业发展境外业务。”前述接近方案研究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此外,个人所得税的优惠力度也是此次《方案》的亮点之一。《方案》指出,对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工作的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其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超过15%的部分,予以免征。对享受上述优惠政策的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实行清单管理,由海南省商财政部、税务总局制定具体管理办法。
陈波表示,有些地方没有明确对个人实行15%的税收优惠,但个人所得税上交后,地方政府再返还给个人,实际也是征收了15%的个人所得税。但能对企业和个人都实施15%税率的地方非常少,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税收优惠不是全国首创,但优惠力度和涵盖范围都更大。
免税商品价格将更优惠
海南自2011年实施离岛免税政策,但并未成为消费者的购物天堂。究其原因,或许是原先较为垄断的经营销售模式,并未让消费者感受到真正的价格优惠。
受访人士认为,这一局面或将在《方案》出台后改变。
《方案》指出,实行部分进口商品零关税政策。对岛内居民消费的进境商品,实行正面清单管理,允许岛内免税购买。对实行“零关税”清单管理的货物及物品,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清单内容由有关部门根据海南实际需要和监管条件进行动态调整。放宽离岛免税购物额度至每年每人10万元,扩大免税商品种类。
“原先海南免税跟机场免税是一样的道理,只在海口机场和三亚有免税店,换句话说,并没有实现全岛免税。空间和范围受限,品种也并不丰富。”陈波说,
“海南所谓直降30%的免税商品,还没有京东国际的价格便宜。”不少消费者反映。
陈波认为:“消费者买不买东西,不在于免不免税,而是同样的商品你是不是最便宜。免税产品还没有线上不免税的价格便宜,可能是经营管理的问题。”
前述接近方案研究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相较于其他海购方式,“海南离岛免税政策存在总额有限、品种有限、成本较高、提货不便等不足”。
《方案》扩大了免税购买对象,岛内居民可以享受,同时提高了免税额度,从原先的每人每年累计免税购物3万元提高至每人每年10万元,并扩大了免税商品种类。
这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将增强海南免税商品的竞争优势。
前述熟悉海南自贸港政策的权威人士表示:“垄断也是造成海南免税商品价格并没有明显优势的原因,建议取消4%的特许经营费。”
“现在提高免税额度,建立商品正面清单,市场竞争会更加充分。同时,简化行政手续,也会减低相应的成本费用,整个海南免税商品的价格竞争力就会提高。”陈波认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