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证券时报网
原创: 吴少龙
一直以来,证监会、交易所等监管部门通过不断完善股份减持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在尊重转让自由的基础上有效约束不公平的交易行为。自减持新规实行以来,“过桥减持”、“精准减持”等减持乱象得到有效遏制,维护了市场秩序和平稳运行。
但也可以看到,随着时间推移和市场形势的变化,减持新规在实践执行过程中面临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市场对适度“松绑减负”的诉求日渐强烈。
市场分析指出,股份转让是股东的基本权利,也是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功能。股东依规披露并实施减持计划应当是一种中性行为,应认识到减持披露对保护中小投资者的积极作用,还应客观评价减持对市场的影响。从制度层面看,顺畅的资本退出机制是市场成熟度的重要体现,有利于保障市场的流动性,促进资本形成,激发市场活力,提高资本配置效率,让资本与实体经济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解构“减持真相”
“减持”在A股市场向来不受待见,甚至市场中存在这么一种论调,将“减持”与“套现”、“利空”这样的贬义词组合使用,认为减持行为的背后存在利用信息优势损害投资者利益的情况,把市场下行归咎于减持行为,以至于到了谈“减”色变地步。
实际情况是怎样呢?记者通过数据解构“减持真相”,探究减持真面目。
以深市为例,2019年初至9月中旬,共有948家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披露了1653项减持计划,合计拟减持237.49亿股,占深市2019年累计成交量的0.44%;合计拟减持2574.31亿元,占深市2019年累计成交金额的0.49%。总体来看,深市重要股东拟减持数量和金额占同期市场交易数量和金额的比重均较小。实施减持计划期间,前述个股首日股价平均上涨0.17%,减持期间公司股价平均上涨1.44%,减持计划的实施期间内公司股价未受到明显影响。
另外,其实这些减持计划完成度并不高。根据进展公告显示,从2019年初至9月11日,深市重要股东实际减持64亿股,占减持计划拟减持股份的26.95%,占减持期限内公司累计成交量的0.11%;实际减持金额约673.27亿元,占减持计划拟减持金额的26.15%,占减持期限内公司累计成交额的0.44%;实际减持规模占公司流通盘比例很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