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1996年之后,中国政府发布第二部关于粮食安全问题的白皮书。昨日,国新办举行发布会,发布《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务锋介绍,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五连丰”,今年粮食产量有望继续超过1.3万亿斤,口粮实现完全自给,谷物自给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中国正处在历史上粮食安全形势最好的时期。《白皮书》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向国际社会贡献了保障粮食安全的中国方案。
粮食产量
“十五连丰”口粮实现完全自给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务锋介绍,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五连丰”,今年粮食产量有望继续第五年超过1.3万亿斤;口粮实现完全自给,谷物自给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坚实。
市场供应稳、粮食价格稳。多年来,我国粮食市场供应保持充裕,不脱销、不断档。既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消费需求,也有效保障了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军需民食。与近年国际市场粮价几次“过山车”式的大幅波动相比,我国粮价总体保持平稳,在合理区间内小幅波动。张务锋表示,我国当前的粮食安全形势是好的,中国的粮食是安全的,老百姓(76.060, -1.48, -1.91%)的饭碗是有保障的。
粮食安全
去年监测52万粮食样本 保证舌尖上的安全
“粮食质量这件事,事比天大,责任重于泰山”,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黄炜这样形容粮食安全问题。他表示,影响到粮食质量的因素很多,包括土壤、水源、气候环境等客观因素,种子、化肥、农药等人为投入品因素,以及后期的储存、加工、运输等。解决好“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涉及多个主体、多个环节、多个领域。
“关键是要从源头治理和后续的全程监管入手,真正做到从田间到餐桌全流程管好、管住。”具体来看,抓好生产端,确保粮食能在良好的土壤和水源条件中生产出来,目前我国已实现了化肥和农药使用量的负增长。储粮环节,我国大力改善仓储设施条件,推广应用智能通风、环流熏蒸、低温储存、氮气储粮等先进绿色技术,确保储存粮食品质良好。
同时,对粮食的生产、加工实行全程监管。黄炜介绍,2018年我国粮食监测的样本数量达到52万,近五年来的数据汇总统计,比原来增加了31.4%。在流通环节做好粮食检验,一旦发现质量不合格的粮食,对涉及的单位和个人坚决依规依法追究责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
粮食应急
我国已建立粮食应急保障体系
黄炜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符合国情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建立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就是做到“手中有粮”。目前,我国有充足的原粮储备,作为粮食应急最为重要的物质基础,是应对粮食安全急需时的“压舱石”。
同时,在人口集中的大中城市和价格易波动地区,建立了能够满足10-15天消费需要的成品粮应急储备。一旦有紧急情况,可以随时投放市场,保障口粮供应需要。
黄炜回答现场提问时表示,从中央和地方政府储备的结构来看,小麦和稻谷等口粮品种比例超过70%。总的来说,我国粮食储备实现了应有的功能,完全能满足市场供应和应急需要。
除原粮和成品粮“抓在手里”外,我国还布局了包括应急加工企业、应急供应网点、应急配送中心、应急储运企业形成的粮食应急保供网络体系,以有效应对地震、雨雪冰冻、台风等自然灾害和一些重大突发事件。
我国还建立了国家级粮食市场信息直报点1817个,地方粮食市场信息监测点9523个,基本覆盖了重点地区、重点品种,能够密切跟踪粮食供求变化和价格动态,做到未动先知、未涨先知。通过粮食监测和预警,随时掌握粮食市场的动态变化,及时发现需要应急处置的问题。
全国31个省(区、市)也都制定了省级的应急预案,587个市(地)、2440个县也都建立了区域性应急预案。各地还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保障应急队伍、应急设施在关键时候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