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平均预期收益率从2018年2月份的最高点4.91%,降至2019年8月的4.04%。
结构性存款正在迎来监管的规范。10月9日,第一财经记者从多位银行业人士处了解,浙江辖区监管已经叫停“假结构性存款”。第一财经记者致电浙江银保监局,截至发稿,对方尚未回应。
“目前,真结构性存款只有几家国有大行在做。监管对银行揽储提出新的要求,也会造成存款理财化趋势。小银行不具备衍生品交易资格,容易滋生风险。”一家浙江省内银行高管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结构性存款是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更高收益的业务产品,超出保本收益的部分通过衍生品工具投资获得,存在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但现实中,吸引投资者的“高收益率”是银行自身为投资者支付的,抬升了银行负债端成本。
今年9月6日,北京银保监局同样要求其辖内各家银行规范结构性理财,梳理自查本行存量业务,并将自查结果上报,同时确保新发生结构性存款业务合规有序开展。
规范结构性存款
结构性存款的设计一般为“存款+代销期权”,基于嵌入的衍生品工具可划分利率、汇率、商品、股票、信用等挂钩型产品,形成“低风险低收益+高风险高收益”资产组合。
其中存款部分产生固定收益,纳入商业银行表内核算,视同存款管理,纳入存款准备金和存款保险基金的缴纳范围,相关资产按银监会规定计提资本和拨备。而与标的资产挂钩的部分产生浮动收益,使投资人在基础收益之上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
不过目前市场上出现大量假结构性存款,其主要模式为:在期权部分设置了大概率不可执行的行权条件,并且不行权情况下收益较高且不需要受制于利率自律机制约束,从而使客户获得较高的无风险收益。该类产品没有实质性的结构性操作。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举例称,在某假结构性存款设定中,当黄金价格上下波动超过400美元每盎司时就执行较低收益,如果没有就执行较高收益。但是,黄金价格很难出现如此大幅度波动,这就意味着投资者拿到最高收益几乎是板上钉钉的。
另外一种情况是,期权组合的保底收益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