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的自贸试验区已形成了南北呼应的开放格局。东北振兴突出问题是市场化程度不高,营商环境亟待进一步优化。这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矛盾,通过自贸试验区的复制与推广,深化改革开放和机制创新,可能是比较可行的道路
《财经》记者 王延春 | 文 苏琦 | 编辑
国庆过后,万科集团在沈阳的红梅文创园即将开业。这里已经陆续进驻来自其他省市的产业资本,新的产业链将在这里形成。5月万科宣布拟在大连投资450亿元,三个月后,万科又与长春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项目,并陆续收购了哈尔滨市中心的几家商场。黑吉辽三省,万科相继布局落子。
万科集团高级副总裁刘肖在国庆前召开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上表示, “投资必过山海关。东北有人才环境,有机会弯道超车,实际是一块投资热土。”
据了解,万科在沈阳建设的红梅文创园,曾是成立于1939年,1962年成为辽宁省轻工业厅直属企业的红梅味精厂,这里有80年历史的老厂房。万科将这块大约6.2万平米、有5栋历史建筑的老工厂改造成文创园,寄望“以文化制定城市,用产业赋能未来”,打造围绕文化的产业链。沈阳皇姑区的科创园则是万科的另一个新项目。5万平米是过去老的西窑建材市场,也是废旧钢材的集散地,这里即将成为首府科创园,将打造东北智能城市的产业先导区。这里即将引进三大产业IP,20多家行业龙头企业,以及包括大疆无人机、好未来教育等独角兽企业。
刘肖说,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新能源和工业技术交叉融合;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融合,这正是驱动东北振兴的契机,“万科更像是生态平台企业,把各类资源引入东北,并使其发生乘数效应。”
而沈阳、长春等市政府也希望通过与万科合作,营造几块体制创新、营商环境改善的样板,以小见大,让投资者切身感受到东北“不求关系”、“钉钉子、马上办”的服务意识。
投资东北的不仅是万科。阿里、腾讯、京东、恒大、沙特阿美等企业正在接踵投资东北。东北的黑土地正在变成投资热土?“投资不过山海关”的风向开始转变?是资本的驰援公关,还是真正嗅到东北“滚石上山”背后积蓄的商机?国庆前,以“新时代、新思路、助力东北振兴与开放”为主题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在辽宁省葫芦岛举行,来自中国、日本、韩国、蒙古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东北振兴与区域合作等热点展开探讨,剖析了资本再闯关东的根源。
东北亚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洪章表示,如今东北经济正经历着山峦重叠,水流曲折的困难时期。在这里唱衰不能成为一种习惯,营商环境的雾霾也不会成为一种常态。东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近几年正在发生变化,“孔雀东南各自飞,投资不过山海关”的现象正在得到改变。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杨成义对《财经》记者表示,他是东北人,搞资本30年,感觉现在东北有资本抄底之机,“资本永远不追涨,东北现在是底部状态。”
多位学者认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西方国家的“锈带复兴”、“底特律沉浮”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衰落类似,在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节点上往往存在经济增速下滑或“顿挫”的问题。振兴东北经济也是“以时间换空间”的过程。目前东北经历周期性谷底盘整,正在孕育新的机遇。
东北经济走出谷底?
今年一季度,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同比增长6.1%、2.4%、5.3%。其中,辽宁当季民间投资增长17.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9个百分点。东北三省GDP增速从2016年出现负增长到2017年出现触底反弹,2019年1-8月数据显示,东北经济呈“筑底企稳”态势。(见图表)三省进出口、投资增速降幅有所收窄。
(注:《财经》实习记者何一非根据WIND数据整理)
同时,东北三省营商环境有所改善。辽宁成立了全国第一个“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在全省实施《辽宁省推进“最多跑一次”规定》,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吉林省、黑龙江省均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推进“放管服”改革,今年投资均出现回升态势。综合上半年公开数据,东北地区投资增速、工业生产形势持续好转。投资增速为6.3%,比1-5月份、一季度分别提高4.1和4.9个百分点;其中,辽宁投资增长12.1%,增速高于全国6.1个百分点。
据了解,今年万达集团在沈阳再投资800亿元;恒大集团将投资1200亿元在沈阳建设新能源汽车三大基地;绿地控股(7.060, 0.00, 0.00%)计划未来五年内在沈阳市拟投资300亿元。腾讯与辽宁省政府牵手打造“数字辽宁”;阿里巴巴和黑龙江省共建“数字龙江”。神州控股数码有限公司致力于将吉林长春打造为东北亚物联网高地。此外,华润集团、京东集团等都在东北启动了投资项目。
国资委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莫德旺告诉《财经》记者:无论是投资出现回升趋势还是东北即将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都预示着东北可能的机会,国新将探索“资本+人才+技术”的轻资产运营模式,在东北建立投资生态圈。目前国新已经与东北一些省份启动了相关基金合作,并依托境外投资平台和国新基金支持东北企业引进有关技术、先进产能,做强相关产业链的生态圈。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原副院长、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周天勇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资本进入东北主要有三个因素:首先,这几年东北省份通过统计数据挤水分,宏观数据的增长基数回归,增长率呈恢复性增长。其次,高层对东北提出新的战略定位,使东北不断释放新的政策利好。再次,东北地区的政治生态经过近几年的修复,腐败、裙带关系、吃大户等问题有所肃清,营商环境和政府治理环境都有所改善。“通过这些科技公司的技术赋能,或许可以留住人才、吸引就业,促动东北的生态环境再造。”
2003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发布了多轮东北振兴的政策。今年8月,决策层又下发《关于支持东北地区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随即,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释放新信号:“东北地区要主动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产业多元化发展,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正如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天津市原市长戴相龙在论坛上所言:几乎每隔1年-2年,党中央、国务院都要集中研究和解决东北振兴中的突出问题。
深层病因仍待抽丝刨根
不过,采访的一些学者提出,腾讯、恒大、阿里等大企业多是同政府部门合作,而民营经济能否发现东北蕴藏的投资亮点并有意愿投资才是关键。按照中央提出的要求,东北振兴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大资本进驻沈阳、长春等几个老工业城市还不代表东北经济的全面复苏。这些大资本的进驻究竟能为东北带来怎样的改变,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中国并购公会创始会长王巍表示:东北今天已进入“更年期”,“更年期”的状态跟仍然在“青春期”的深圳、江浙一带的活力不能比,东北的心态、体力都需要调整。如何再次创造一个闯关东的机会?资本闯关东闯什么?是地方官员闯,还是民间资本来闯?值得东北决策层深入思考。
大企业、大项目投资增多,还不足以表明东北地区营商环境已根本改观,一直困扰东北经济发展的体制桎梏和结构性转型等深层病根仍有待抽丝剥茧。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东北深层次体制机制亟待变革,国企改革仍待破局,营商环境任重道远,民营经济的投资有待培育。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之行会长张竞强表示,民营经济不发达,中小企业少才是导致东北落后和优质人才流失的根本原因。东北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国企密集,工业过度集中在煤铁,石油,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重工业,这些国有企业近十年不同程度的面对产能过剩、技术落后、机制钝化,难以适应市场化竞争。
的确,东北人才外流的现状在中国区域板块中问题最为严重。2017年以来,当中国其他城市上演抢人大战之时,东北三省的人口流失成为关注焦点。综合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等,2017年东北三省常住人口均出现减少。其中吉林人口减少最多,全年总人口为2717.43万人,比上年末净减少15.6万人。黑龙江常住人口3788.7万人,比上年减少10.5万人。辽宁常住人口4368.9万人,比上年减少8.9万人。同时,辽宁、黑龙江、吉林老龄化比全国平均的老龄化速度更加严重。
东北的营商环境仍然比较脆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告诉《财经》记者,“东北营商环境不好,产业不行,企业和人才当然要走,不走就是傻瓜。”没必要像阿Q和祥林嫂,唠叨过去如何辉煌,而应立足现实,从营商环境抓起,真正为企业降成本。
肖金成说,过去曾在大连搞录像机产业,建成了发现消费者不看录像看DVD了。计划经济末期政府想做点事,想振兴电子产业,但没想到市场的变化迅速,使投资打了水漂。现在政府不能再投资办企业,而是由企业为主体发展产业。作为投资者,灌再多的酒,如果不能赚钱是不会来的,这是企业生存之道。过去那种吃大户已经没有市场了。要改善投资和营商环境,对东北来讲,全面开花不现实,可以考虑从特区切入,比如在10平方公里做文章,做到七通一平、九通一平。像贵州毕节,云南昭通那样,招商引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齐备,并把标准厂房建起来,企业买了设备,来了三个月肯定能生产出产品。
王巍也认为,东北目前不是和别的地方PK GDP增速,而是亟待PK软环境,东北有没有人文环境是决定东北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比如,充分的包容,高远的国际视野,市场格局,以及创业创新的激情等。
“实际上,一切经济活动都是文化的延伸,东北现象的本质是文化现象。”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专家、四川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原局长何大新更是提出,东北问题的本质不是经济滑坡,而是文化滑坡。东北地区目前整体缺乏自信,缺乏活力,缺乏创新创业的精气神和商业精神。他建议,东北首先要树立市场经济观念,建设公正的法治环境,高效的政府运转体系,温馨和气的生活气息。这些文化元素的改善才能深层激活经济元素的活力。
多位专家提出,东北要形成多元化的产业结构, 还必须有“大东北”的观念。首先,三省之间经济连接度亟待增强,处理好产业雷同、结构重叠、重复建设甚至“打内战”的问题,促进东北区域一盘棋。其次,应将东北振兴融入东北亚区域中,在沿海沿边全方位开放的格局下振兴。
东北如何成为新开放前沿?
国庆前夕,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哈尔滨片区、黑河片区、绥芬河片区陆续挂牌成立,标志着中国最北自贸试验区建设正式启动。2019年8月26日,《国务院关于同意新设6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批复》印发,同意设立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与辽宁自贸试验区遥相呼应,东北地区的自贸试验区布局已形成了南北联动的开放格局。
当前东北振兴突出问题是深层次的体制机制矛盾,只有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和机制创新加以解决。因此,“以东北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契机,用制度创新和复制推广来推动营商环境的变化,是至关重要的一招。”商务部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原院长柴海涛认为。
柴海涛说,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就是通过开放倒逼改革,通过营造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实现从依靠要素红利向制度红利的转变。对标国际高标准。比如,上海自贸试验区探索推行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已经向全国推广;浙江自贸试验区实施的只跑一次的“放管服”改革逐步推广到全国;广东自贸试验区推行的单一窗口和一站式通关服务也逐步推广到全国。东北地区应以自贸区为“牛鼻子”,形成开放前沿的氛围。
《财经》记者在东北采访时了解,目前辽宁自贸试验区已推行了一系列改革试验。比如,沈阳片区的优化涉税事项办理程序、大连片区的进境粮食检疫全流程监管、营口片区的集装箱风险分级管理制度3项创新经验,已被列入国家第五批改革试点经验,将在全国范围复制推广。辽宁自贸区推进审批流程再造,实施“六十证合一”使企业办理相关证照时间由50天缩减为2天;向沈阳、大连、营口三个片区下放首批133项省级行政职权等等。自由贸易试验区营口片区俄蒙企业入驻自贸区启动。
无论是柴海涛等专家提出的“复制自贸试验区”的开放,还是肖金成等学者提出的“以小特区带动大片区”的改革路径,东北可以借力开放新前沿的契机推进全面振兴。在开放的格局下加快东北转变政府职能,推行体制改革,培育东北振兴新动能。
记者采访的一些专家建议,办好辽宁和黑龙江两个自贸试验区。下一步可推进辽宁、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外溢化”。辽、黑两省的自贸试验区可向吉林“外溢化”。通过外贸和投资等方式,推进中外经贸结构衔接。使东北不再是“投资不过山海关”。
与此同时,东北要成为开放新前沿,如何激活东北亚经济圈成为关键。与东南亚相比,东北亚虽然经济实力更具优势,但是区域合作水平却不如前者;东北亚虽然有诸多双边和次区域合作,但始终没有形成区域板块的“一盘大棋”。
东北亚经济研究院近日发布了《东北亚经济发展报告》,对每年东北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预测。报告显示,在贸易合作上,以2017年为例,中国与东北亚区域内的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国、俄罗斯远东地区等贸易额合计约6789.1亿美元,占据了中国对外贸易的14.7%;在交通合作上,东北亚区域互联互通提速,中蒙俄经济走廊、东北亚交通大通道等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都在稳步推进;另外,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相继批准成立东北三省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自贸区等措施也促进了东北亚区域合作。东北亚地区各国的交流合作深层次问题正在化解。
据了解,目前RCEP谈判已经进入关键阶段,各方均以今年内实质性结束谈判为目标;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自2018年以来加速,标准比RCEP高,被称为RCEP+,朝鲜的国家战略也发生了变化,提出“新战略路线”,集中一切力量进行经济建设,东北亚国家加快区域合作,已是天时地利。
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正组织官产学研各界力量跟踪、研究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与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谈判进展;研究东北振兴与中国向北开放新前沿契合的路径。在近日推出的新书《东北振兴之路》中提出,应从构建“东北亚经济圈”倡议以及东北亚区域合作发展的角度深入探讨东北振兴的基本状况,存在问题和实施路径。
柴海涛表示,“几年前,商务部一个调研组赴东北地区调研,形成了‘巩固日本,深耕韩国,稳定朝鲜,开拓蒙古,通过东北地区撬动东北亚国家,通过东北亚合作推动东北地区发展’的思路。这个思路总体看仍然可行,但要加入自贸协定的新变量。”
记者在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上了解到,东北地区边境口岸众多,仅黑龙江就拥有国家一类边境口岸15个,对俄贸易占全国的1/4。从当前东北地区实践看,依托口岸建立面向俄罗斯及东北亚的交通物流枢纽,进一步扩大跨境运输货物范围和进境口岸范围,推进边境互市贸易,发展物流中枢与口岸经济是很好的开放路径。据悉,目前黑龙江、吉林开放了12个互市贸易区,主要进口商品是面粉、豆油、糖果、蜂蜜、果汁和冰冻水产品。近年来,逐渐扩大到日用百货和艺术品。
在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上,戴相龙还建议,提升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巩固长春区域创新中心功能,发挥哈尔滨对俄合作中心城市作用,加强东北三省西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5个盟市的合作,并深度融入“一带一路”。
中国正适时调整国家区域发展布局,加快推进东北亚经济圈的形成。而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则可以形成对国家区域战略调整的关键支撑。同时,东北打造成中国对外开放新前沿,实现观念开放、思想开放、精气神开放,进而激活各类要素,则是东北振兴更妙的一步棋。或许,这正是资本再次闯关东背后的大逻辑。
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发布了《东北亚经济发展报告》,对每年东北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预测
东北亚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洪章
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周天勇
2019年东北亚经济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