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 “垃圾不分类,违法!”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根据《条例》,对未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个人可处以50至200元的罚款。继上海之后,北京也在今年8月份正式推广垃圾分类。市民对垃圾分类怎么看?要不要分类?执行过程中有何困难?近日,新京报小记者选择在人流比较密集的永生巷、幸福大街一带,随机进行了采访调查。
在小记者的调查中,大多数市民表示,支持北京市实施垃圾分类。很大一部分市民清楚垃圾分类的具体情况,另一部分市民认为,分类比较麻烦,很多垃圾不知道要怎么分。也有一部分市民对垃圾分类不够重视。
市民对垃圾分类持支持态度的原因在于,垃圾分类的利益大于弊端。“垃圾如果乱入桶,不仅会对人们的健康带来不良影响,也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如果大家能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可降低商品成本,增加大家的生活质量,对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都很大,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幸福小区菜市场附近一名市民表示。
不过,执行垃圾分类不是易事。在调查中,小记者发现,目前不少小区的垃圾分类系统建设还不够完善。一些地区只设置了可回收垃圾与其他垃圾两类垃圾桶,市民将垃圾随意地扔在里面。
市民接受小记者采访 新京报小记者 郭佩夷 摄
此外,由于北京正式推广垃圾分类时间不久,不少市民还不太了解垃圾分类,有些垃圾也不清楚属于什么类别。永生巷4号院附近一名安保人员表示:“如果社区能举行一些垃圾分类讲座或活动,或发放有关垃圾分类的手册,宣传垃圾分类,并告诉大家如何分类,帮助市民实质解决垃圾分类带来的困难,才能较好地推行垃圾分类政策。”
针对垃圾分类,不少市民也提出了相关建议:一、要科学、合理摆放垃圾桶的位置,尤其在一些老旧小区内,由于居住环境狭隘、有限,一些垃圾桶的摆放位置,会让人们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二、具体的垃圾分类,要有详细的明文规定,最好分发到每位市民手中,这样更有助于不上网的老年人具体实施;三、垃圾桶的外观设计,要有醒目的标注或不同颜色进行区分;四、建议以社区为单位,多组织一些保护环境的教育课,讲解垃圾产生的数量以及危害性,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帮助居民实质解决垃圾分类所带来的困难。
新京报小记者
北京教育学院附属海淀实验小学六(5)班 胡翀铖
北京第一师范附属小学四(3)班 胡钰然
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四(3)班 潘佑
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四(3)班 郭珮夷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四(15)班 董玉崎
编辑 高杨 校对 陆爱英
来源:新京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