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来,精明的投资者一直在猜测新周期的到来。这个猜测背后藏着讨巧的意味,如果新的增长周期启动,那么水涨船高,各行各业都有希望受益,投资就变得容易。谁不愿意顺势下山,脚下生风呢?
可惜宏观周期是难以精确预测的。无论是卓越的经济学家,还是精明的投资人都很难准确地预测周期。投资大师霍华德·马克斯在《周期》中就谦卑地承认: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周期是不可知的,更无从谈起如何预测,至少他本人就是一个周期的无知者。
因此,试图探明当下中国经济处于周期的哪个阶段,是新经济增长周期的起点,还是经济增速L型探底的过程,很可能落入徒劳的陷阱。相反,新生和新兴企业的状况具有更强的观察价值和实际意义。只要市场机制效率不减,国内的企业群在新陈代谢,那么中国经济就能生生不息地向上发展。即便短期周期向下又如何?毕竟周期不可避免,起伏乃是常态。
潮涌的瞪羚企业
全球INS大会研究院联合经济观察报政研院、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优客工场等机构,发布了以合合信息旗下启信宝提供数据支持的“2019年中国瞪羚企业数据报告”,该报告评定了25057家高新技术企业作为2019年中国瞪羚企业。
所谓瞪羚企业,是对成长性好、具有跳跃式发展态势的高新技术类企业的一种通称。“瞪羚”是一种善于跳跃和奔跑的羚羊,所以业界通常将富有活力且快速成长的企业形象地比喻为“瞪羚企业”,一个地区的“瞪羚企业”数量越多,表明这一地区的创新活力越强,发展速度越快。
这25057家瞪羚企业分布在中国大陆/内地的31个省(直辖市或自治区),其中广东省以4423家瞪羚企业高居全国首位,北京和江苏分别以3190家、3180家紧随其后。数量过千家的省(市区)还包括浙江、上海和山东。
有三组数据令人欣慰:
-
第一组数据是从行业分布看,制造业在瞪羚企业中占比最高,有9577家,占比38.22%;其次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8170家,占比32.6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有2996家,占比11.96%。这说明当下最具活力的企业并没有脱实向虚,相反仍扎根于实业,深耕中国比较优势领域。
-
第二组数据是从就业人数看,入选的瞪羚企业基本都是中小微企业。其中,职员1000人以上的企业只有390家;职员300人以上的企业有1476家;职员20人以上的企业有16121家;从业人员20人以下的有5144家。从横向国家经验看,中小微企业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在美国,约90%的技术源头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相关,约有80%的技术创新活动源于科技型中小企业,70%可能形成产业的新技术也是由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的。在德国,数以千家的中小企业属于隐性冠军,成为行业内世界前三。在日本,中小微企业则是精致专业化的代名词,驱动着日本品质称霸全球。
-
第三组数据是从企业存续时间看,入选的瞪羚企业中绝大部分已经超过3年,这意味着这些企业已经过了初创的生死关卡,拥有更大的增长潜力。2015年(含当年)以前创立的企业占比超过92%,2012年以前创立的企业占比超过了53%,而2017年才创立的瞪羚企业仅有285家,占比1%。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瞪羚企业已经有较长的存活期,是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的幸存者。
现在,潮涌般的瞪羚企业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无数可能性。这些企业当中,有的可能成为未来的阿里巴巴和腾讯,世界500强中的翘楚;有的可能成为行业里的隐形冠军;有的可能成为“寿司之神”一样的精神图腾型企业。而这些可能性,就是中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