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各大城市纷纷发布“半年报”。从总量上看,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依然领先。其中上海和北京这两个城市分别达到了16409.94亿元和15212.5亿元,强者的位置不可撼动。
值得注意的是,在15个副省级城市、9个国家中心城市和16个GDP万亿级城市中,成都表现突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02.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8.2%,增速位居第一。
在全国都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下,为何成都领跑?
稳中有进
“东进”开辟投资新阵地
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的背景下,上半年,成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经济增速连续10个季度保持在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4%,增速高于全国。
固定投资的快速增长与成都的项目储备不无关系。
从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再到今年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召开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动员大会,成都在重塑经济地理的战略牵引下,“东进”区域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投资第二主战场”,其固定资产投资占成都市投资近五分之一。
今年5月30日,“东进”的重大项目成都天府国际机场T1航站楼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太阳神鸟”即将展翅高飞。作为天府国际机场主体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航站楼工程项目总投资101亿元,计划2020年竣工。
此外,包括吉利BMA乘用车、铭泰方程时空港、中国电信西部创新基地、中科院智能制造和机器人(14.290, 0.03, 0.21%)研究院等59个项目相继在东部新城开工。
成都市发改委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成都市纳入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库总投资1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共1754个,计划总投资32402.85亿元。同时,成都还每季度开展重点项目竞进拉练,进一步推动全市重点项目有关工作落地落实。
消费升级
首店经济等成热点
除了投资,消费的作用更日益凸显,从全国来看,今年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1%,拉动经济增长3.8个百分点。事实是,经济增速高的城市往往消费表现越好:增速超过8%的四座城市中,成都、武汉、长沙在该指标的增速均超过9%。
经济增长最快的成都,表现最突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0.3亿元,同比增长10.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今年以来首次回升至10%以上。
成都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重点培育商贸、旅游、文化、餐饮、康养五大千亿级消费市场。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三城三都”。围绕构建“夜市、夜食、夜展、夜秀、夜节、夜宿”六大夜消费主题场景,成都正在形成独具特色和魅力的夜生活生态圈。
在NASA夜间灯光指数中,成都的夜间灯光强度指数排名中国前列;以2294家酒吧数量超越上海,位居全国首位;平均每天夜场电影的放映760.88场;24小时便利店门店总数超过1000家。
7月24日,《阿里巴巴“夜经济”报告》发布。报告显示,成都在各个领域都显示出活跃的“夜经济”氛围,多项指标位于全国前列。
不仅如此,尼尔森中国发布《中国首店经济发展报告》显示,在首店经济发展方面,成都已成为中西部首店第一城。
结构优化
外贸呈现新格局
从全国来看,外贸处于低速增长的态势。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4.67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3.9%。随着外部形势不确定性增加,中西部一些外贸增长快的省市也面临下滑,而成都外贸却保持平稳快速增长。上半年,其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2609.5亿元,同比增长21.5%。高于全国17.6个百分点,增速位于副省级城市第1位。这也是成都领跑副省级城市的动力之一。
成都海关统计处处长潘旭东分析认为,世界500强企业如英特尔、戴尔、仁宝等入驻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以电子信息为代表的加工贸易产业配套链,产业链更趋完善,产业聚集效应更加凸显,产业发展向高质量方向迈进。成都成为跨国企业的投资热土,从而带动外贸快速发展。
以这些电子信息产业主要集中的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为例,今年上半年,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进出口1950.7亿元,同比增长29.1%,占四川外贸进出口的比重达64.3%。在全国综保区中,成都高新综保区进出口规模连续15个月排名第一。
同时,成都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为成都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上半年,成都先后新开通了至胡志明市、曼德勒、伊斯坦布尔、罗马4条国际航线,7条国内航线,复航仁川全货运航线。截至6月30日,成都的国际(地区)航线增至118条,航线总数达到346条。上半年,双流国际机场完成运输起降18万架次,同比增长3.6%;旅客吞吐量2734万人次,同比增长4.7%;货邮吞吐量31.1万吨。
与此同时,上半年中欧班列(成都)开行620列,货值25.2亿美元,同比增长18.7%。作为国内最早开行的中欧班列之一,中欧班列(成都)正在全面构建互联互通的“四向”国际物流通道,陆海联运网络拓展不断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