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 赵雯琪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像胶囊一样的无人车穿梭于地下隧道或大直径管道、输送管道将包裹从地下集送中心输送至住宅楼及写字楼,无人化送货入户……科幻小说中不可思议的物流配送场景,正比任何时候都接近我们的日常生活。
在4月25日举办的第一届雄安城市物发展论坛上,国内城市规划、地下物流领域的多位专家对未来城市的智慧物流提出一套解决方案:由地下物流、共同配送物流(以下简称“共配物流”)、智能物流中枢平台共同构建未来城市物流体系。
城市智能物流研究院秘书长、京东物流城市规划业务部总经理赵斌在接受包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雄安城市拥有比较好的基础条件,帮助物流留下了很多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空间,这个距离也在逐渐拉近。同时他透露,如果建设快的话,雄安有可能是最先实现全面化无人驾驶的地方,因为空间相对来说比较封闭,也可以实现地下物流。
地下物流有望分担42%的城市运输总量
电子商务的飞速成长推动了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而繁荣的另一面,则是物流配送过程中的交通拥堵、线路规划不合理及效率低下等现实问题。
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陆军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志龙在主题演讲中谈到,随着消费市场的繁荣,快递量呈倍数增长,为了满足配送需求,地面车辆、车次、货运量持续增加,使得城市交通愈发拥堵。
“无论是货物周转量、车辆载重,还是在途车次、运输平均距离,都在不断增加,这也意味着货运对交通基础设施的负担不断加剧。”他表示。
当前大城市的货运需求高,但是交通现状却难以满足需求,地下物流解决方案则应运而生。
赵斌表示,研究院通过对案例地区模拟测算发现,未来,有30%的城市货物需求依然是最有效的方式整车配送,物流中心抵达城市内部的大型商超或者商业中心;28%的大件品类需要通过小型的地上传统工具运输,从分拨中心抵达社区配送站点;将有42%的货物可以通过地下物流廊道的系统进行城市配送。
“如果42%的物流通过地下物流系统来实现的话,每天将可以减少八千到一万辆货车通行,全程自动化、高度智能化的系统,可以减少交通事故至少30%左右。”他表示。
据了解,目前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在地下物流系统的可行性、网络规划、工程技术等方面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工作。研究表明,地下物流系统不仅具有速度快、准确性高等优势,而且还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城市货物运输的通达性和质量的重要有效途径,符合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要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选择。
从城市规划视角思考智能物流模式
除地下物流之外,一同被提出的智慧物流解决方案还有共配物流。在此次论坛上发布的《城市智能物流研究院研究报告》指出,地下物流的实施规划、城市共同配送物流以及智能物流中枢平台将成为未来城市智能物流的主要解决方案。
通过共享物流资源、统一模式标准实现物流资源优化配置,可以有效提高物流系统效率,减少重复建设,降低物流成本,推动物流系统变革。
按照城市智能物流研究院初步测算,仅仅在车辆投入方面,采用共配物流模式就能减少50%。很显然,共配物流这样的模式既可以帮助客户提升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又能够帮助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节省运力。
“城市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资源有效配置,资源共享是提升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模式,而物流是天然具有资源共配条件的行业,但过去由于信息不对称、资源不共享、系统不协同不互通,带来严重的资源浪费。因此共配物流就成为解决未来城市智能物流的绝佳方案。”赵斌表示。
正如机场里的航站楼和飞机跑道资源,如果每家航空公司都建设自己独有的航站楼和跑道,那将带来大量重复建设,造成资源的严重冗余和浪费,但将这些基础设施资源完成共享共配,那资源的利用率将大幅提高。
被强调的是,无论是实现共配物流还是地下物流,均需要在城市规划中做出前瞻性部署。这也需要城市规划与物流专家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和共同研究。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消费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物流行业蓬勃发展,但是传统物流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区域物流发展不协调、城市规划后置、土地利用率低、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陈志龙指出,造成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物流规划尚未上升到城市规划的高度,未与土地规划、交通规划统筹考虑。”
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是,对于未来城市智能物流系统,无论是老城改造,还是新城重建,足不出户、快递自己乘坐无人车直接送到家门口的真正实现,或许还需要各方长期研究努力,而在雄安新区对智慧物流进行设想和落地,则为想象与现实搭建了一座桥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