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经济出现显著的消费放缓现象。在主要指标的汽车消费上,甚至出现大幅下滑。作为拉动经济“三架马车”的消费,是否就此步入疲软状态。最近,原子智库独家专访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谈当前消费形势和应对之策。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原子智库(ID:AtomThinkTank),对话:郭亦非,编辑:李尚文
摘要
1. 中国高端消费强劲有力,低端扶贫力度较大,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中间阶层如何提高收入水平。这部分人群占到中国人口60%以上。
2. 成熟经济体都靠消费拉动增长。要提高消费,首先要增加中低阶层的收入或福利水平,可以针对这类阶层给予免费教育和免费医疗。
3. 投资一定要考虑到投资效率,而不是追求地区之间的平衡。把大量财政投入到高铁上当然有好处,但也要考虑民生方面的投入。
失落的中间人口,收入增长放缓
原子智库:您最近写文章提到,全国60%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只有4%多一点,远低于GDP增长,这背后的原因主要是?
李迅雷:数据是根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的统计公报出来的,所以它是一个抽样调查的结果,抽样调查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应该来说,这也是唯一的官方发布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两头增长还可以:一个是高收入组,另外一个是低收入组,增长都在8%以上。只有中间三个组:中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中低收入,他们收入增速偏低。而这三组加起来占到全国人口的60%,这种增速还是令人担忧的。
去年中国名义GDP增速是9.7%,这个群体收入增速比名义GDP低一半。这反映出我们将来可能会面临消费乏力的问题。中国的高端消费没问题,去年中国奢侈品消费占到全球的1/3。低端扶贫力度比较大,到2020年要实现全面小康,所以低收入阶层也没问题,主要是中间阶层怎么提高收入水平。
原子智库:不同群体收入增速差距体现在哪儿?财产性收入差距在扩大吗?
李迅雷:大致体现在财产性收入上,但财产性收入占比不算大。我觉得更多地跟经济转型有关。传统产业毛利率在下降,很多民营企业日子不好过,总体来讲产能过剩。新动能这一块,包括高新技术产业、信息产业等等,增长非常快,但这部分从业人员数量有限。新旧动能转换过程当中,新动能比重过低,旧动能比重较大,这样会产生社会收入的分化现象。
原子智库:缩小收入差距是政府这几年努力的方向。目前这势头好像有不断拉大的趋势,您觉得未来可以有哪些措施扭转态势?
李迅雷:税收是比较好的措施。比如对高收入组提高个税征收,比如对投资收益,股权投资、债权投资等方面征利得税,这些征税会引起很大反响。还有是房产税。房产税对缩小贫富差距肯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又会引发大家对房地产的担忧。中国经济周期很大程度是跟房地产周期相关,能不能牺牲稳增长实现贫富差距缩小?所以这又是两难选择。最后还有是遗产税,可能更加遥远。税收是第一个举措。
第二个举措是增加中低收入阶层福利,在养老、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给予中低收入阶层更多倾斜。它的负面效应是政策杠杆水平会迅速提高,对未来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会不会带来负面影响,也需要思考。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出现了很多两难问题,需要慎重处理,稳妥解决,否则稍有偏差,可能会对整个社会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房价上涨刺激消费增长?
原子智库:您之前撰文称,房价上涨和居民消费支出存在正相关性。但主流观点显然是:过高的房价造成居民负债上升,降低了消费支出。您怎么看这种分歧?
李迅雷:首先我要讲,市场往往会放大或过度解读我讲的某句话。我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目前居民收入增长,增速较低,整个社会缺乏消费亮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三四线城市过去两年房价涨幅较大,它们的消费占比也开始提高。我仅仅讲了这么一个例子,不是说应该要炒高房价。炒高房价对整个社会肯定不利,会带来负面影响。对消费来讲,长期也会带来抑制的作用。所以,我不是说认可高房价,恰恰相反,我是认为应该能够让房价有所回落,这样的话对于缩小收入差距是有利的,对未来社会健康发展,也是有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