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上海头条网首页 > 信息资讯 > 财经快讯 > 浏览正文


津赣加入“抢人大战” 发改委称关键在改善营商环境
 
2018-5-17 12:41:40

 定军 北京报道

  近期地方出台人才新政的热潮,依旧在持续。

  5月15日,江西宣称今年将引进3200多名博士以上人才,最高年薪可达200万元;5月16日,天津公布“海河英才”行动计划,普通高校毕业生,只要不超过40周岁即可落户,来津工作的博士有望一次性获20万元奖励资助。

  这是此前武汉、成都、西安等二三线城市掀起的“抢人大战”的延续。地方的政策行动已引起国家高层的关注。

  5月16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例行月度宏观数据新闻会上指出,我国劳动力人口不存在总量不足的问题。各地既要“引才引智”更要“用人留人”。 而要将人才留下来,关键是持续改善我们的营商环境和政府服务,不断优化城市社会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为人才干事创业营造富有活力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保障。

  天津、江西也来“抢人”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地方掀起一股“抢人大战”的热潮。从省级层面至各个城市,不少地方具有引进人才的新政策出台。

  有的城市放出大学毕业生“八折买房”的落户“优惠”;有的城市推出在读大学生持学生证在线落户的举措,有的城市则推出大学生每年万元的租房补贴。

  加入这股热潮的,有杭州、武汉、西安、成都、长沙等明星二三线城市。这些城市引进人才力度之大,似乎让更多地方政府坐不住了。最近几日,江西、天津加入这场“抢人大战”。

  近日,江西召开人才政策集中发布会,公布一系列“大手笔”的人才引进新政策。江西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面向省外和国(境)外,引进1000名左右“高精尖缺”优秀高层次人才。

  2018年,江西有192家企事业单位要引进3277位博士以上人才,高校的博士岗位需求有2505个。江西一家公司对引进的博士年薪可达200万元。南昌大学开出年薪120万元。江西财经大学对海归人才开出年薪55万元、住房补贴5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20万元。

  5月16日,天津公布“海河英才”行动计划指出,全日制本科一般不超过40周岁,硕士一般不超过45周岁,博士不受年龄限制,可直接落户。对博士和博士后也有奖励几万到几十万的措施。

  天津市政府甚至提出,对引进顶尖和领军人才的随迁家属,也会有安排工作和补贴的措施。外籍子女就读国际学校,连续3年给予每年最高15万元的经费资助。

  5月16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京指出,对于近期以来有关地方政府出台的“引才引智”措施, 体现了传统城市发展观念的调整,体现了对人才的重视。这是对过去“重物轻人”传统的城市发展观念的一个调整。

  中国社科院人口所人力资源研究室主任高文书指出,各地抢人显然是为了更长远的城市发展要求。过去各地农民工缺,但是现在各地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需要高学历人才。

  但孟玮同时也指出,我国劳动力人口不存在总量不足的问题。

  她援引数据分析,从现在劳动力人口总量来看,目前中国16岁-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仍然保持在9亿数量级。近年来,我国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在逐年提升,劳动力素质在不断提高,高校毕业生规模也较大,还面临着一些就业的压力。

  一些观点提出,有的地方对大学生甚至中专生采取接纳的态度,这是不是算人才,以及这些所谓的人才是否紧迫到了要抢的地步,值得研究。

  高文书还强调,由于人才是流动的,各地抢夺人才加剧的话,会出现价码高低不一的情况,有一些开出条件低的城市,可能吸引人才方面优势会降低。

  另外需要研究的问题是,顶尖人才不是中国在抢,全世界也关注。地方需要应对境外的“抢人”。

  如何留住人?

  各地既要“引才引智”更要“用人留人”。这是孟玮在5月16日新闻会表态的总基调。对城市来讲,既要吸引人才落户,更要把这些人才留在当地,实实在在为当地经济发展做贡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很多地方通过出台人才吸引政策,引发了人才落户热潮。2017年西安和武汉就落户50万人口。但是,落户并不等于人才就在当地发展了,很多人属于人户分离的状态。

(编辑:上海头条网 shtoutiao.cn) 关闭
+ 相关信息咨讯
·“上海澳门周”于6月3日在圆明园路步行街盛大举行
·“政府推动 企业主动 社会齐动”,美食文化名城的
·苏伊士运河管理局29日表示搁浅货轮已经脱困
·针对中国民众自发抵制拒用新疆棉花的外国企业,美
·市场主体数量逆势大增 说明了什么?
·国家明确:不得随意禁止返乡过年 关于疫情钟南山
·大悦城失去了90后
·京沪两地监管出手!严查这类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
·东莞旅游民企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告急!!
·复盘复星郭广昌的酒业版图:靠“买酒”赚了几百亿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上海头条网网站刊载之作品,均来自我站会员在线投稿,全部转载自其它媒体(我站不从事新闻信息创作采编业务),转载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2. 因难以对所有会员投稿的文章事先版权筛查,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被侵权需本网删除的,请务必根据“避风港原则”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或发现被侵权之日起30日内书面通知我站,若未书面通知我站不负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2024 上海头条网(shtoutiao.cn
媒体合作及刊发稿件QQ:191646616 电话:021-34121912


ICP备案号: 沪ICP备06008368号-5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12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