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上海头条网首页 > 信息资讯 > 财经快讯 > 浏览正文


郭树清:很多金融诈骗违法理财通过媒体广告欺骗群众
 
2018-3-10 16:14:45

 郭树清:继续加大防风险力度

  本报记者 张末冬

  来源:金融时报

  去年两会的部长通道上,受限于时间要求,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只简短回答了关于防范金融风险的问题。

  一年过去了,今年的3月9日,同样在部长通道,郭树清针对媒体关注解答了防风险、普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等热点问题。“今年要继续聚焦影子银行、同业理财和表外业务,对交叉金融风险进行整治。信托和互联网金融还是薄弱环节,要加大力度,加强整治。”郭树清强调,将继续加大防风险力度。

  几方面风险值得关注

  在回答媒体关于如何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问题时,郭树清表示,银行体系规模大,是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主战场。

  郭树清强调,在这方面,重点是稳定杠杆率,企业部门、政府部门的杠杆率需要降低,居民家庭部门杠杆率也需要降低。“目前居民家庭部门杠杆率增长趋势非常快,但大家警惕性不够。”郭树清指出,这一指标增长趋势非常快,居民家庭个人借钱消费或买房、投资增长速度非常快,事实上很危险。“我们是一个高储蓄的国家,过去是我们很大的优势,如果借钱比存钱还增长得快的话,那个优势就会丧失。所以我们想把降杠杆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继续做好这方面工作。”

  第二个防风险的重点是关注违法违规的经营活动,坚决制止这类行为。郭树清强调,现在有很多金融诈骗违法理财是通过媒体网络广告欺骗群众的,这部分群体本来就是弱势群体,金融知识也有限,所以需要全社会以及媒体做大量工作,增强老百姓(66.040, 1.91, 2.98%)防范风险的意识,提高识别金融欺诈的能力。

  此外,郭树清还强调,要继续聚焦“影子银行”、同业业务、理财业务等风险,整治相关乱象。同时,监管部门特别注意到,信托和互联网金融还是薄弱环节,今后要继续加大力度整治。

  支持实体经济成效显著

  去年以来,银监会重拳治乱象,市场一度担忧是否会影响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对此,郭树清表示,目前来看,银行资产和负债都有大幅度下降,理财增长趋缓,包括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等也都在减少,所有脱实向虚的行为基本得到遏制。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很注意怎么做好对实体经济的服务,不要因为整治市场乱象,就影响到对实体经济的服务。”郭树清表示,这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挑战,既要“治毛病”又不能“伤及身体”。

  郭树清表示,目前银行对制造业的贷款扭转了负增长的局面,转为正增长;对基础设施贷款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建设贷款也增长得很好。总体来说,2017年,银行对实体经济贷款增长了12.6%,达到了14万亿元,这个是在银行业资产只增长了8.7%的背景下发生的。去年GDP增长6.9%,银行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加大普惠金融发展力度

  谈及普惠金融,郭树清表示,去年,国务院提出大中型银行要建立普惠金融事业部。目前,五大商业银行和几家股份制银行已全部建立完成,实行单独核算、单独运营。

  除此之外,银行业机构在村镇的覆盖率已达到95%左右,支付结算等各种服务手段,基本覆盖到每家每户。

  “我们还要继续努力,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一些空白点需要弥补。”郭树清指出,小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依旧存在,针对这方面,银行正在进行探索。例如新设一批民营银行,其中,不少银行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千万甚至上亿的客户提供贷款服务,效果也非常好。“总之,互联网对普及金融服务,对做好中小企业和居民群众的服务都很有帮助。”

(编辑:上海头条网 shtoutiao.cn) 关闭
+ 相关信息咨讯
·“上海澳门周”于6月3日在圆明园路步行街盛大举行
·“政府推动 企业主动 社会齐动”,美食文化名城的
·苏伊士运河管理局29日表示搁浅货轮已经脱困
·针对中国民众自发抵制拒用新疆棉花的外国企业,美
·市场主体数量逆势大增 说明了什么?
·国家明确:不得随意禁止返乡过年 关于疫情钟南山
·大悦城失去了90后
·京沪两地监管出手!严查这类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
·东莞旅游民企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告急!!
·复盘复星郭广昌的酒业版图:靠“买酒”赚了几百亿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上海头条网网站刊载之作品,均来自我站会员在线投稿,全部转载自其它媒体(我站不从事新闻信息创作采编业务),转载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2. 因难以对所有会员投稿的文章事先版权筛查,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被侵权需本网删除的,请务必根据“避风港原则”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或发现被侵权之日起30日内书面通知我站,若未书面通知我站不负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2024 上海头条网(shtoutiao.cn
媒体合作及刊发稿件QQ:191646616 电话:021-34121912


ICP备案号: 沪ICP备06008368号-5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12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