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上海头条网首页 > 信息资讯 > 财经快讯 > 浏览正文


上市公司借力国内外资本延伸海外新市场
 
2018-1-3 21:56:20

 上市公司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在自身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积极开拓新市场,撬动产业新市场,着力开拓海外新市场

  中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已经形成一个良性生态系统,产业的上下游,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在结伴而行,设备、服务、管理成套“走出去”

  振华重工(600320,股吧)位于上海市崇明区长兴岛的生产基地,停放着色彩斑斓、大大小小的港机产品。那些墨绿色的就是振华重工的拳头产品——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在国外诸多著名的大港口,也大都会看见写着“上海振华重工”字样的吊车。

  过去25年,振华重工成长为当之无愧的“全球贸易之臂”,其产品已经遍布全球五大洲9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个港口,连续多年占据全球港机市场70%以上的市场份额。截至目前,振华重工已向全球提供万余台港口机械设备,包括岸桥、场桥、门机、散货设备以及其他重工设备。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之一,就是振华重工善于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主营业务,开拓海外市场。

  1996年,振华重工分别在A股和B股上市,通过资本市场搭建起高效的融资平台。近年来,公司通过并购在全球范围内整合优质资源。2010年,为增强振华重工的海工设计能力,母公司整体收购世界著名海上石油钻井平台设计公司美国F&G公司,以最快方式获得了该公司核心设计资源。通过此次收购,大大提升了振华重工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复杂海上开采与建设解决方案的竞争力。

  振华重工董事长朱连宇介绍,振华重工提出了“一体两翼”的新发展战略:以“装备制造”为本体,以“资本运作”和“互联网+”为两翼,用资本运作,借母公司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的东风,进一步聚集集团内外的相关产业和企业。同时,资本运作助力振华产业链的延伸,助力海洋重工全产业链和海上风电全产业链的打造,全身心投入“一带一路”建设。

  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形势下,上市公司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在自身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积极开拓新市场,撬动产业新市场,着力开拓海外新市场。

  中国交建(601800,股吧)利用国际资本市场方便灵活的金融产品,收购澳大利亚第三大建筑工程承包商,成功进入澳大利亚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中国交建副总裁孙子宇介绍,公司成功发行11亿美元3.5%票息高级永续资本债券,融资主要用于本次收购交易。

  研究表明,在国际舞台上,如果企业的海外业务达不到30%,就很难进入世界500强。过去,国内工程装备企业的海外业务占比大多不到10%。现在,这一情况正在发生变化,2017年上半年,不少龙头企业海外业务占比都在上升。上港集团(600018,股吧)、中远海能、上海电气(601727,股吧)、中国中铁(601390,股吧)、中国建筑(601668,股吧)等央企国企,以及新希望科伦药业(002422,股吧)、华西能源(002630,股吧)等民企上市公司,都利用资本市场“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优势资源和产能。中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已经形成了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产业的上下游,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在结伴而行,设备、服务、管理成套“走出去”。

  与此同时,上市公司也积极把开拓新市场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结合起来。目前,已有约963家上市公司参与“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建设。这些公司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在跨境投资、技术对接、创新合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成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坚实力量,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也为上市公司带来了新增长空间。经济日报记者 温济聪

(编辑:上海头条网 shtoutiao.cn) 关闭
+ 相关信息咨讯
·“上海澳门周”于6月3日在圆明园路步行街盛大举行
·“政府推动 企业主动 社会齐动”,美食文化名城的
·苏伊士运河管理局29日表示搁浅货轮已经脱困
·针对中国民众自发抵制拒用新疆棉花的外国企业,美
·市场主体数量逆势大增 说明了什么?
·国家明确:不得随意禁止返乡过年 关于疫情钟南山
·大悦城失去了90后
·京沪两地监管出手!严查这类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
·东莞旅游民企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告急!!
·复盘复星郭广昌的酒业版图:靠“买酒”赚了几百亿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上海头条网网站刊载之作品,均来自我站会员在线投稿,全部转载自其它媒体(我站不从事新闻信息创作采编业务),转载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2. 因难以对所有会员投稿的文章事先版权筛查,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被侵权需本网删除的,请务必根据“避风港原则”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或发现被侵权之日起30日内书面通知我站,若未书面通知我站不负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2024 上海头条网(shtoutiao.cn
媒体合作及刊发稿件QQ:191646616 电话:021-34121912


ICP备案号: 沪ICP备06008368号-5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12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