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上海头条网首页 > 信息资讯 > 财经快讯 > 浏览正文


中西部摩天大楼兴建方兴未艾 新一线城市成热土
 
2017-12-8 11:14:42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 李果 实习生 郭婧玉

  中西部地区正在建设越来越多的摩天大楼。

  仅在2017年下半年,重庆、成都、西安等地区陆续宣布了多宗新的超高层建筑方案。如融创中国宣布将在重庆江北嘴修建470米高的地标建筑,并邀请迪拜阿利法塔设计者阿德里安·史密斯主导设计。

  而成都、长沙、西安、武汉和贵阳等地也均有超400米的超高层建筑在建项目。21世纪经济研究院观察到这一趋势,在经过一系列指标的衡量后得出如下观点:

  一是超高层建筑正从沿海走向内陆,中西部未来或成超高层建筑的热土;二是修建超高层建筑是中西部城市经济、吸引力、产业等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建筑形态。

  内陆渐成超高层建筑热土

  依据著名建筑设计师张俊杰的观点,从超高层建筑在中国的建设趋势看,1950年-1999年经历了“准备阶段”、“萌芽阶段”和“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超高层建筑主要出现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其中包括上海金茂大厦、深圳地王大厦和广州中信广场。

  而2000年至今则是超高层建筑的“繁荣阶段”,内陆城市开始逐渐出现超高层建筑,如武汉民生银行(8.790, -0.08, -0.90%)大厦等。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将时间尺度进一步缩小到“2010年-2017年”范围内,以观察内陆城市的超高层建筑出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选取中西部经济最活跃的6座城市:重庆、成都、西安、武汉、长沙、贵阳为样本。除贵阳外,其余5个都是正在崛起的新一线城市。

  对于超高层建筑的定义,有不同标准。如中国标准为100米以上即为超高层建筑,美国为128米,而世界高层都市建筑学会(CTBUH)的标准为300米。而如果以折中的200米为标准,据21世纪经济研究院不完全统计,目前中西部地区已经建成的超高层建筑中,重庆有48座,成都有23座,西安11座,武汉33座,长沙33座,贵阳为18座。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认为,重庆超高层建筑的数量远超其他西部城市,除作为西部唯一直辖市,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外,也与该市主城区可利用土地面积较少有关系。

  而在建的超高层建筑中,上述城市皆有超400米的项目在列。从修建时间看,多集中于最近五年,如成都468米的蜀峰项目修建于2012年,长沙世贸广场修建于2013年。而最近公布两起案例中,成都熊猫大厦,其高度被确定为677米,而由迪拜阿利法塔设计者阿德里安·史密斯主导设计的融创江北嘴项目,其高度亦达到470米。

  大量的超高层建筑在中西部地区的出现,与经济有什么关系?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认为,从宏观上讲,主要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城市常住人口规模、城市产业定位等因素有关。

  首先从经济发展速度看,目前样本中的重庆、成都、武汉不仅GDP超过万亿,且排名全国城市前十位,经济的繁荣使得城市有财力负担对于超高层建筑的投资需求,同时,一座地标性超高层建筑的出现,也通常被认为是地方经济繁荣度的标志。

  其次,常住人口的迅速增长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城市建设用地价格的上涨也催生了超高层建筑的修建需求。

  第三,就产业定位观察,无论是重庆、成都或武汉,随着全球化影响及制造业向劳动力更廉价的地区转移,中西部地区政府开始重新考虑经济定位,除发展加工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比重日益上升,也带给了超高层建筑生存空间。

  如根据商业地产服务和投资公司世邦魏理仕的分析,超高层建筑主要受到银行和金融服务业的欢迎,此外,商业服务、律师事务所、科技和电信行业也是重要的租户。

  更为重要的是,最近十年,大量世界500强企业或跨国公司将区域性总部或分公司设立在中西部后,也需要租用超高层建筑,以作为展示企业实力和形象的窗口。

  中西部第三产业业态日益丰富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认为,中西部地区超高层建筑的出现,是本地区经济、吸引力、产业等发展到一定层次后,将出现的一种建筑形态。

  首先从样本选择的6座城市观察,在大量超高层建筑修建的同时,这些城市无论是GDP增速,或是新兴产业占GDP比重,都处于稳定上升区间,其中重庆和贵阳连续数个季度成为中国经济增速的前两名。

  其次,本地区第三产业的多样性推动了超高层建筑的发展。这一多样性包括:金融服务业、酒店业、旅游业、零售餐饮业等。

  来自世邦魏理仕的研究表明,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建成的超高层建筑主要为一至两个业态,如香港中银大厦和中环广场95%以上的空间都是为办公服务。而90年代中期,超高层建筑在同一建筑物中开始有两个或多个业态,更多的零售因素开始崭露头角。

  跨入21世纪,超高层建筑进入转变阶段,大部分新建建筑的用途开始多样化,如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台北101都是在其建筑物内有多种用途。而这一趋势在21 世纪第一个10年依旧持续,超高层建筑的用途更加多样化及均衡化。

  多个中西部城市超高层建筑的设计方案看,亦符合上述判断,如成都468蜀峰项目,规划有商场、写字楼、酒店、画廊、餐厅等多种业态,表明了本地区第三产业的丰富性。

  超高层建设也令旅游业受益。阿德里安·史密斯在12月初考察重庆项目时表示,“当一个城市决定建造一个超高层的时候,有很多考虑因素,有的时候,它是一个国家形象,比如纽约的帝国大厦,芝加哥的西尔斯大厦,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双子塔,它们都给所在的城市带来很大关注,吸引很多游客。像迪拜的哈利法塔,它的观光层收入本身已经超过建筑造价,给城市带来很多收益。”

(编辑:上海头条网 shtoutiao.cn) 关闭
+ 相关信息咨讯
·“上海澳门周”于6月3日在圆明园路步行街盛大举行
·“政府推动 企业主动 社会齐动”,美食文化名城的
·苏伊士运河管理局29日表示搁浅货轮已经脱困
·针对中国民众自发抵制拒用新疆棉花的外国企业,美
·市场主体数量逆势大增 说明了什么?
·国家明确:不得随意禁止返乡过年 关于疫情钟南山
·大悦城失去了90后
·京沪两地监管出手!严查这类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
·东莞旅游民企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告急!!
·复盘复星郭广昌的酒业版图:靠“买酒”赚了几百亿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上海头条网网站刊载之作品,均来自我站会员在线投稿,全部转载自其它媒体(我站不从事新闻信息创作采编业务),转载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2. 因难以对所有会员投稿的文章事先版权筛查,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被侵权需本网删除的,请务必根据“避风港原则”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或发现被侵权之日起30日内书面通知我站,若未书面通知我站不负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2024 上海头条网(shtoutiao.cn
媒体合作及刊发稿件QQ:191646616 电话:021-34121912


ICP备案号: 沪ICP备06008368号-5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12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