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上海头条网首页 > 信息资讯 > 财经快讯 > 浏览正文


李迅雷:基建投资回落是大势所趋 八省份有潜在需求
 
2017-12-1 14:28:52

 未来哪些省份将获更多基础设施投资

  李迅雷金融与投资

  李迅雷 杨畅

  主要观点如下:

  1、构建“人均基础设施相对量”考察基础设施潜在需求。测算各地区基础设施存量的变动规模、趋势和贡献,进而分析基础设施的潜在需求。

  2、十年间四大区域人均基础设施相对量非均衡上升。中部追赶东部的过程早在2012年就已见顶,西部持续是建设重点,西部与东部的比例从2006年的113.9%拉大至2016年的135.3%。

  3、东部、中部基础设施对经济产出的贡献只有西部的30%、40%。将“人均基础设施相对量年增量/人均相对GDP年增量”作为反映基础设施对经济产出贡献程度的指标;东部、中部基础设施对经济产出的贡献相对有限。

  4、京津沪基础设施利用率较高但将面临“紧平衡”。与其他省份相比,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人均基础设施相对量远低于东部平均水平,既反映了人口数量较多摊薄基础设施存量,也反映使用效率较高。

  5、基础设施存在潜在需求的省市有八个。由于人均基础设施相对量包括常住人口因素,人口增多摊薄了基础设施存量,也增加了需求。测算显示,东部的河北、山东、广东,中部的河南,西部的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存在扩张基础设施的需求。

  6、基础设施将面临结构性的需求。供水设施、铁路设施需求集中在东部和西部省市;用电设施需求集中在西部省市;值得注意的是,江苏、福建、广东、内蒙、甘肃和东北三省仅在个别设施上存在短板;安徽、湖北、宁夏、新疆四省区各类设施的人均水平已超过区域平均水平。

  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回落已是大势所趋

  我国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于地方融资平台利用政府信用投融资,从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来看,从2016年下半年以来各个分项均有回升,且先后顺序为“基建-房地产-制造业”,与2009年“四万亿”的投资周期完全一致,表明本轮周期回升的初始动力并非自发,仍在于财政与货币政策刺激下基建与地产的回暖。

  2017年以来,包括“财金50号文”及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均对地方政府融资行为作出约束,“十九大”报告要求“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也将对基础设施投资产生制约,未来或难保持当前增速。

  用“人均基础设施相对量”进行省级比较

  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往往是短期因素和长期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政策环境因素和资金来源因素对基础设施投资具有直接影响,投资预期因素和市场因素往往通过影响基础设施存量的规模和贡献,间接影响基础设施增量。

  图表1:影响基础设施投资的主要因素

(编辑:上海头条网 shtoutiao.cn) 关闭
+ 相关信息咨讯
·“上海澳门周”于6月3日在圆明园路步行街盛大举行
·“政府推动 企业主动 社会齐动”,美食文化名城的
·苏伊士运河管理局29日表示搁浅货轮已经脱困
·针对中国民众自发抵制拒用新疆棉花的外国企业,美
·市场主体数量逆势大增 说明了什么?
·国家明确:不得随意禁止返乡过年 关于疫情钟南山
·大悦城失去了90后
·京沪两地监管出手!严查这类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
·东莞旅游民企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告急!!
·复盘复星郭广昌的酒业版图:靠“买酒”赚了几百亿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上海头条网网站刊载之作品,均来自我站会员在线投稿,全部转载自其它媒体(我站不从事新闻信息创作采编业务),转载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2. 因难以对所有会员投稿的文章事先版权筛查,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被侵权需本网删除的,请务必根据“避风港原则”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或发现被侵权之日起30日内书面通知我站,若未书面通知我站不负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2024 上海头条网(shtoutiao.cn
媒体合作及刊发稿件QQ:191646616 电话:021-34121912


ICP备案号: 沪ICP备06008368号-5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12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