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
 香港补习老师海报。
德媒称,“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中国内地应试教育的讽刺写照也适用于香港。在那里,更有收入堪比娱乐圈明星的明星补习教师。
德国之声电台网站11月18日刊登题为《香港特色?天价补习教师是怎样炼成的》的报道称,颈绕耳机、身穿整洁笔挺的衬衫、一头时髦的发型——林溢欣(音)正在激情澎湃地上课,这是一种一般在政治家身上才能看到的激情。
报道称,但是和政治家不同的是,林溢欣不是在阐述经济或社会议题,而是在为学生做辅导,帮助他们准备应对香港中学文凭考试(HKDSE)。这一素有“香港高考”之称的考试决定学生是否能上公立高校。
德新社记者刚刚描述的林溢欣是他在一个视频中的模样。他可能是香港最知名的补习教师之一。
“在一般的中国学校里,我们只是重复教授同样的课程和课本,作为老师,不需要做太多准备工作”,林溢欣介绍道:“而在补习班,我们试图用有趣的方式讲授同样的东西。”
报道表示,“有趣”也许不是用来形容其授课方式的最佳词语,但是无论如何,林溢欣在香港人气极高。2015年10上旬,补习机构“现代教育”在多份报章刊登全版广告,公开以8500万港元的天价聘请在对手学校任教的“补习天王”林溢欣。
学生不堪重负
报道称,据香港贸易发展局估计,该产业2015年价值高达27亿港元。
报道称,然而补习中心之间也有差别。如铜锣湾的Mini Grandmasters这种小一些的补习学校里授课个性化,也更加低调。高中生托马斯·王(音)每周会去Mini Grandmasters补习四门课。他说,上补习班的主要原因是“自己学校的课太难”,他感觉补习老师可以教得更多,“我喜欢补习班,那里的课很有意思”。
报道称,也有学生认为,学业压力之大,几乎无法承受。据《南华早报》报道,2010年至2014年期间,香港平均每年有23名学生自杀。
报道认为,学生和家长精益求精的态度也是补习产业繁荣的主要原因之一。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比较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比较教育教席教授布雷指出,最新数据显示,逾一半多的香港中三(内地称初三)生和超过70%的中六(内地称高三)生在进行不同形式的补习。在普遍实行填鸭式教育的香港,像林溢欣这样的补习教师算是一种当地特色。布雷说:“其他地方可能也有这样的老师,但是可能没有在香港这么夸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