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上海头条网首页 > 信息资讯 > 财经快讯 > 浏览正文


直面痛点 成都新经济需什么土壤
 
2017-11-13 11:33:21

  每经记者 吴林静 每经编辑 王可然

  11月9日,成都召开新经济发展大会,这座城市的经济发展迈入新时代。根据发展大会上透露的战略目标,成都将建成最适宜新经济发育成长的新型城市,其产值剑指5000亿元以上,总量指数排名要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大会次日,一批“准独角兽”企业就和成都市新经济委进行了一场面对面交流。作为全国范围内率先成立的职能部门,成都市新经济委要做的,就是营造一个最适宜新经济发育、成长的土壤,让新经济的发展继续快马加鞭。

  正如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在新经济发展大会上所言,政府提供场景、培育环境、丰富要素、完善政策等方式,为企业、为创新创业团队赋能。

  “企业不仅仅要优惠,还要机会”

  “我们没有被打败,存活了下来,是因为有成都土壤的支持。”就在成都市新经济委亮相当日,四川鱼鳞图信息技术智造工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旭斌第一个对成都的环境点赞。

  成都新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挑战和困难,但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大会上发出的信号,让与会的多家企业代表对新经济的未来充满期待。

  在新经济发展大会上,范锐平指出,成都新经济从2003年开始萌芽,至今经历了三个明显的阶段。最近一轮的蓄势自2015年起,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金融商务、文化创意等领域,一批“双创”种子和初创高科技企业迅速成长。

  实际上,成都并不满足于现在能够提供的土壤,还在完善新经济企业的生长环境。就在大会召开前夕,新经济委、新经济发展研究院相继成立。发展新经济,成都的机构设置与智库储备都走在了全国前列。

  相比追求涨势喜人的数据,成都更希望在新经济发展的窗口期与机遇期抢抓“量、质并举”。新经济发展大会召开当天,新经济企业代表收到了一份“关于营造新生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征求意见稿。成都市新经济委主任张新宇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新经济委承担了收集新经济企业心声的重要职责。

  “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优惠,而是需要土壤,需要机会。”张新宇对企业代表们表示,希望能够收集大家的意见,找到最大公约数,将企业个性化的需求变成公共性的支持政策。张新宇强调,“企业才是市场的主体,企业需要什么菜,政府再配什么菜”,这种从“政府给配菜”到“企业向政府点菜”的思路转变,颠覆了以往制定政策的惯性。

  “曾担心没市场,现在站稳脚跟”

  什么样的土壤更适宜新经济的生长?成都到底适不适合培育新经济?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当属身在其中的创业者、企业家。王洪振是成都智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依托成都自贸试验区开放的市场环境,八成产品销往海外。见到《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王洪振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创业是需要土壤的,我只是找到了一片最适合的土壤。”

  自贸区经常会举办创新交流会,在这个平台上,王洪振不仅获取了行业前沿信息,还和其他优质合作伙伴对接,“通过这些实在的帮助,节约了时间和成本,方便我们在不同区域开展业务。”

  数据显示,近两年,成都拥有科技企业24396家,潜在独角兽企业31家;去年,成都新经济产业增幅超过1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446亿元……历经十多年沉淀,成都新经济积蓄了巨大的市场。

(编辑:上海头条网 shtoutiao.cn) 关闭
+ 相关信息咨讯
·“上海澳门周”于6月3日在圆明园路步行街盛大举行
·“政府推动 企业主动 社会齐动”,美食文化名城的
·苏伊士运河管理局29日表示搁浅货轮已经脱困
·针对中国民众自发抵制拒用新疆棉花的外国企业,美
·市场主体数量逆势大增 说明了什么?
·国家明确:不得随意禁止返乡过年 关于疫情钟南山
·大悦城失去了90后
·京沪两地监管出手!严查这类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
·东莞旅游民企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告急!!
·复盘复星郭广昌的酒业版图:靠“买酒”赚了几百亿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上海头条网网站刊载之作品,均来自我站会员在线投稿,全部转载自其它媒体(我站不从事新闻信息创作采编业务),转载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2. 因难以对所有会员投稿的文章事先版权筛查,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被侵权需本网删除的,请务必根据“避风港原则”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或发现被侵权之日起30日内书面通知我站,若未书面通知我站不负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2024 上海头条网(shtoutiao.cn
媒体合作及刊发稿件QQ:191646616 电话:021-34121912


ICP备案号: 沪ICP备06008368号-5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12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