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上海头条网首页 > 信息资讯 > 财经快讯 > 浏览正文


人民日报评农村土地承包再延长30年:土地稳了心才定
 
2017-11-12 15:06:39

  赵永平

  《 人民日报 》( 2017年11月12日   10 版)

  赋予农民更加稳定的土地权益,才能挖掘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释放更多“土地红利”

  最近,在家乡包地种菜的同学来了精神头儿:“土地再延包30年,村民放心了,我也敢投入啦!”前几年他回乡务农,租了几百亩地,但一直没什么起色。他解 释,村民承包地快到期了,流转合同都是两三年,种菜投入少了,效益上不来,想多投入,又怕打了水漂。稳定农村土地政策,是村民和大户最盼的事。

  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一直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当前,一些农村地区第二轮承包即将到期,迫切需要明确土地政策走向、稳定预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提 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及时回答了今后农村土地怎么办的问题,给亿万农民吃上了“定心丸”,体现了中央 农村土地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再延长30年,让农民深耕农业更放心。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农业生产绝大多数还 靠普通农户。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体,不论是土地流转,还是合作经营,只有稳定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才能稳住民心,充分激发农民群 众的创造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再延长30年,让农民进城更安心。城镇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其自身规律,不是越快越 好。许多农民选择进城务工,看到的是城里更好的发展机会,但在他们内心深处,家里的一亩三分地依然是最后的“避风港”。前些年一些地方搞“土地换社保” “农民被上楼”,事实证明效果并不好。长期稳定的土地政策,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进城能放手打拼,回乡有基本保障,这样一来,让农民进不进城成为 自主选择,才能实现人的城镇化、可持续的城镇化。

  再延长30年,让新型经营主体更有信心。买难与卖难并存,农业结构性矛盾凸显,深入推 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新型主体带动。全国有175万家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超过430万户,他们一头连市场,一头连农户,是现代农业 的火车头。新型主体有了稳定预期,才舍得对土地的基础设施投入,增加科技、资金的长期投入,更好地实现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为现代农业提供不竭动力。

(编辑:上海头条网 shtoutiao.cn) 关闭
+ 相关信息咨讯
·“上海澳门周”于6月3日在圆明园路步行街盛大举行
·“政府推动 企业主动 社会齐动”,美食文化名城的
·苏伊士运河管理局29日表示搁浅货轮已经脱困
·针对中国民众自发抵制拒用新疆棉花的外国企业,美
·市场主体数量逆势大增 说明了什么?
·国家明确:不得随意禁止返乡过年 关于疫情钟南山
·大悦城失去了90后
·京沪两地监管出手!严查这类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
·东莞旅游民企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告急!!
·复盘复星郭广昌的酒业版图:靠“买酒”赚了几百亿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上海头条网网站刊载之作品,均来自我站会员在线投稿,全部转载自其它媒体(我站不从事新闻信息创作采编业务),转载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2. 因难以对所有会员投稿的文章事先版权筛查,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被侵权需本网删除的,请务必根据“避风港原则”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或发现被侵权之日起30日内书面通知我站,若未书面通知我站不负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2024 上海头条网(shtoutiao.cn
媒体合作及刊发稿件QQ:191646616 电话:021-34121912


ICP备案号: 沪ICP备06008368号-5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12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