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上海头条网首页 > 信息资讯 > 财经快讯 > 浏览正文


2017径山报告:中国需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
 
2017-9-25 10:21:24

⊙记者 孙忠 见习记者 刘飞 ○编辑 陈羽

  在最新发布的《2017·径山报告》中,央行国际司司长朱隽撰文认为,中国需要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引入更多外部竞争,为金融体制改革注入外部推动力。

  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主办、浙商银行独家支持的《2017·径山报告》23日发布。这也是央行官员、IMF前官员,以及来自高校、机构的知名学者,首度就中国金融开放问题进行的全面深度探讨。

  该报告主题为“积极、稳健地推进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共分为七个章节。其中,朱隽撰文针对“进一步扩大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

  报告认为,金融业本质是竞争性行业,只有充分竞争才能提升金融业的效率和竞争力。国际实践经验表明,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有助于提升金融机构竞争力,从根本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我国加入WTO以来,金融业对外开放取得了长足进步,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开放程度有所提升。但与此同时,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仍然不足。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国市场份额总体不高,低于重要发达经济体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我国在持股比例和业务范围等方面对于外资机构仍有诸多限制。此外,我国金融市场深度和广度不足,会计、审计以及税收等金融制度环境便利度有待提高,金融监管框架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多年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和减少资本管制这“三驾马车”,始终协同推进、相互配合,为中国经济增长创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

  报告认为,未来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有助于构建多元化的金融体系,促进竞争,扩展金融服务渠道,提升金融稳定性。金融业对外开放也有助于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金融机构“走出去”有助于解决“走出去”企业境外服务不足问题。金融业对外开放有助于带动服务业开放步伐,提高服务业开放程度。目前世界上各国正在抓紧制定更全面、更高的服务业开放标准。同时,金融业对外开放有助于巩固人民币的储备货币地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金融业对外开放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不过,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推进,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资本项目可兑换取得较大进展,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多个条件逐渐成熟。潜在风险很大程度上是可控的,实际上开放与风险两者并不矛盾。

  报告建议,结合我国国情并参考国际最佳实践,宜主动作为,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以更透明、更符合国际惯例的方式,同等对待内外资金融机构。同时加快完善监管标准、会计准则等制度和安排,更加主动参与国际经济治理,承担大国责任。

(编辑:上海头条网 shtoutiao.cn) 关闭
+ 相关信息咨讯
·“上海澳门周”于6月3日在圆明园路步行街盛大举行
·“政府推动 企业主动 社会齐动”,美食文化名城的
·苏伊士运河管理局29日表示搁浅货轮已经脱困
·针对中国民众自发抵制拒用新疆棉花的外国企业,美
·市场主体数量逆势大增 说明了什么?
·国家明确:不得随意禁止返乡过年 关于疫情钟南山
·大悦城失去了90后
·京沪两地监管出手!严查这类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
·东莞旅游民企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告急!!
·复盘复星郭广昌的酒业版图:靠“买酒”赚了几百亿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上海头条网网站刊载之作品,均来自我站会员在线投稿,全部转载自其它媒体(我站不从事新闻信息创作采编业务),转载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2. 因难以对所有会员投稿的文章事先版权筛查,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被侵权需本网删除的,请务必根据“避风港原则”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或发现被侵权之日起30日内书面通知我站,若未书面通知我站不负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2024 上海头条网(shtoutiao.cn
媒体合作及刊发稿件QQ:191646616 电话:021-34121912


ICP备案号: 沪ICP备06008368号-5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12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