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上海头条 > 信息资讯 > 财经快讯 > 浏览正文


吴晓波:如果海尔就是不会跳舞 怎么办?
 
2017-9-25 10:14:57

 张瑞敏说,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这句话听上去挺轻描淡写的,可是却是他用力气说出来的。

  ——吴晓波

  吴晓波频道 吴晓波

图片来源:东方IC图片来源:东方IC

  文/吴晓波(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郭士纳写过一本全球畅销书,《谁说大象不会跳舞》,他是IBM的传奇总裁,矩阵管理的发明人之一。从这个书名你就可以发现,大组织如大象,要学会跳舞,是多么的不容易。

  或者说,对于绝大多数的大象而言,跳舞是不可能的事。

  张瑞敏是1984年创业的,海尔是一家濒临破产的小工厂,到1994年,海尔冰箱销量全国第一,到2011年,海尔收购日本三洋,2014年销售收入突破2000亿元,三十年,海尔成了一头大象。

  有一次,郭士纳碰到比他小七岁的张瑞敏,听他讲了海尔的变革故事,他对张瑞敏说,“你是我们这代人中最勇敢的那个人。”

  张瑞敏的勇敢在于,他没有设法让大象跳舞,而是直接把大象“解构”掉了。

  其实,在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张瑞敏也一直在做“让大象跳舞”的尝试。

  海尔有一个“OEC管理法”(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意为全方位地对每天、每人、每事进行清理控制。海尔的生产线管理效率一直是国内同行最高的。

  但是,大象毕竟就是大象,极盛之时,海尔有8万名员工,二十万个家电专卖店,层层叠叠的管理架构。

  张瑞敏是最早意识到规模和成本红利消失的人,早在1998年,他便警告说,“制造业的利润将像刀片一样薄。”2000年,他又提出制造企业“不触网,就死亡。”

  真正举起厉斧“解构”大象,是2005年,张瑞敏提出“人单合一”。

  “人就是员工,单就是用户的需求,而不是狭义的定单,把员工和用户结合到一起,便是人单合一的新模式。”

  从表面上看,“人单合一”是一场车间革命,而实质则是一种试图颠覆生产要素的配置模式。从泰勒的科学管理到福特生产线,再到丰田精益管理,人的劳动都为了配合机器,组织的运行都以生产为中心,但是,“人单合一”则提出“人人都有一个市场,人人都是一个市场”,倡导员工可以自创新、自驱动、自运转,这几乎是一次管理学意义上的“反动”。

  正是在“人单合一”的理念之下,海尔进而发动组织再造。张瑞敏打破既有的科层管理制度,把偌大的海尔彻底扁平化,所有员工分为平台主、小微主和创客三种身份,划小管理单元,鼓励内部创业。

  从此,“大象”不见了。

  从提出“人单合一”到今天,十二年过去了,如今的海尔成了一家与众不同的大公司。

  敢于将一家全球最大的白电企业自我瓦解,从组织架构、产品结构乃至研发体系上进行彻底开放型、失控式革命的案例,在迄今的工业史上,还没有发生过,当然也没有人取得过成功。所以,在过去的几年里,海尔一直身处质疑的漩涡中。

  不过,信息革命的浪潮似乎应和了张瑞敏的改革。

  在2014年,张瑞敏提出了管理学上的三个新视角:

  互联网带来的“零距离”将以企业为中心颠覆为以用户为中心,使大规模制造变成大规模定制,这是对科学管理原理的颠覆;互联网带来的“去中心化”把员工的领导从过去的上级变成了用户,这是对科层制的颠覆;互联网带来的“分布式”意味着资源不局限于企业内部而是来自全球,“世界就是我的研发部”,这是对企业内部职能再平衡的颠覆。

  海尔的“人单合一”及随后展开的组织扁平化,无疑是应对互联网挑战的全新试验。张瑞敏告诉我一组数据,“在过去的几年里,海尔的销售收入增加确实不大,差不多年均也就是6%,但是利润的年复合增长率则达到了30%。”

  效率和效益的提高,无疑是评价一场改革的唯一指标。

  2016年1月,海尔以54亿美元收购GE家电业务,从今年开始,“人单合一”也在美国工厂开始试验,“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它受到了美国职业经理人的衷心欢迎。”

  在全球管理学界,海尔模式也受到了热切的关注。

  美国战略管理大师加里·哈默在第八届国际德鲁克管理论坛上分享了“人单合一”的模式,他认为,第一,“人单合一”模式可以解决欧洲企业的官僚主义问题,解决欧洲企业的大企业病;第二,“人单合一”模式很有可能会成为下一个社会模式。

  最近三年,我每年起码会跑两次青岛,去海尔集团调研。

  当年它如日中天的时候,跑得没有那么勤快,去了也多是走马观花。可是,最近的这几次,却好像是去目睹一个物种的自我进化试验,充满了刺激和陌生感。

  这些年见张瑞敏,有两段对话让我印象深刻。

  一次是2015年底,我问张瑞敏,“你怎么看外界对你的改革的非议?”

  他坐在一米开外的对面,声调突然抬高了三度,我分明看到他眼眶陡然变红,他厉声说,“如果我还在乎外界怎么看我,这场改革还搞得下去嘛?”

  还有一次是今年的8月,我问了一个有点敏感的问题,“在当今中国的家电企业中,你如何看待海尔、美的与格力的不同?”

  他的回答很让我意外,他说,“海尔现在不把自己当家电企业看待,我们是消费者需求的解决方案提供者。我们生产的不是电器,而是网器。”

  张瑞敏举例说:海尔有一款冰箱,设置了人机交互的界面,背后整合了400多家生态农业企业的产品,为家庭解决餐桌上的一切需求,随着使用频次的增加和大数据积累,海尔可以成为这个家庭的膳食顾问。

  如果这个商业逻辑被跑通的话,那么,把冰箱卖给谁,可能比把冰箱卖出去更加重要,甚至,冰箱本身不再是一个销售品,而竟是一个家庭服务的入口。

  在这一新可能性的背后,是不是存在着新的“人单合一”?

  张瑞敏说,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这句话听上去挺轻描淡写的,可是却是他用力气说出来的。它的背后有无数的莫测和需要与时俱进的勇气。

(编辑:上海头条网 shtoutiao.cn) 打印】【关闭】【顶部
+ 相关信息咨讯
·大唐地产IPO难关:“负债王”51次质押股权
·广州现在到底有多少外籍人士?主要来自哪些国家?
·一季度经济增速承压,消费内需二季度启动在即
·疫情下家电巨头忙回购:格力十年来首次发布回购计
·疫情催动新一轮城市竞争:GDP十强固定班底受到挑
·泰晤士报:新冠病毒疫苗可能在六个月内准备就绪
·几十块的国货口红卖爆了 为什么爱马仕、香奈儿的
·王晋斌:“稳外贸”要高度重视发达经济体的市场
·民营口罩工厂主:从年年亏损到行情火爆但五味杂陈
·深深房A:停牌以来“得到了绝大多数投资者的理解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心有灵犀一点通·上海头条网站刊载之作品,均来自我站会员在线投稿,全部转载自其它媒体(我站不从事新闻信息创作采编业务),转载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2. 因难以对所有会员投稿的文章事先版权筛查,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被侵权需本网删除的,请务必根据“避风港原则”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或发现被侵权之日起30日内书面通知我站,若未书面通知我站不负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2020 资讯厨房 ChinaPUB 4 心有灵犀一点通·上海头条(shtoutiao.cn
心有灵犀一点通·上海头条专注于上海本地吃喝玩乐信息,遵守相关部门规定,不刊发不转载涉政治、时评、贸易争端、涉外涉港澳台文章
媒体合作及刊发稿件QQ: 3020096966点击可以 商业合作及网信工信公安不良信息联络电话:021-34121912


ICP备案号: 沪ICP备06008368号-5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12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