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房的宿命?
■一 帆
成功将儿子送进985大门的黄阿姨,本来一心想把完成使命的这套学区房传给下一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后来者,但是,风向好像变了——楼下中介小伙儿委婉地对她说:“姐,现在市场不好,看房的少了,您这挂的价格,要不再考虑考虑?”完全不是她印象里中介的样子啦。
早在儿子小升初的时候,黄阿姨冒着与全家人为敌的风险,抢在好几个看房人前面付了定金,才从中介手里买下现在海淀区知名学府门外的一套50平方米的蜗居,一住就是6年。这六年里,她放弃了出门10分钟到单位的百平方米的自有舒适住房,不惜每天挤在人潮里看日出日落,不计晨昏地横贯帝都上班下班,牺牲了多少睡眠,脸上的沟壑根本不是高档化妆品可以挽救的啊;这六年,节衣缩食不说,加上儿子各种补习班费用,已经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至今仍有几张亲笔签名给亲戚朋友的“白条”没有赎回来。
但是,看着手里大红烫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一切都是值得的”,黄阿姨好像又感受到19年前,在产床上听见护士说“是男孩儿”时候的那种欣慰。而且,虽然这六年里房地产调控政策一轮轮推陈出新,手里这套学区房价格始终屹立不倒,还在不断升值。更何况,这套学区房还成了她在全家人面前拥有话语权的最有力资本,让当初反对她借债买房的人自动闭上了嘴。
黄阿姨坚信,所有的付出,都会有回报的,儿子没有辜负自己,房子也不会。
现在,儿子即将进入大学,开启住校模式,自己也该放松一下,回大房子里舒服舒服了,学区房的使命已经完成,应该去为下一个学子服务了。只要把这套学区房卖出去就不仅可以还清借款,还有大笔盈余,可以补充养老呢。正是出于这种想法,她再次光顾地产中介机构,然而,如今中介机构的画风和六年前已经完全不同。
按照中介的说法,虽然地产行业一直在承受调控,但是真正出现变化好像就发生在她紧张忙碌为儿子备考的最近这几个月。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中国住房发展报告》项目组最新发布的7月份报告显示,近3个月来,作为重要学区的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和海淀区房价分别累计下跌13.17%、12.77%和12.28%,跌幅居北京市各区前三位,表明在多校划片、强调实际居住等政策及租购房同权预期的作用下,学区房正在退热。
除了已经有些审美疲劳的各种“限”,中介还跟她提到了一些新的地产调控政策,“租购同权”、“共有产权”什么的,就是这几个新词让市场出现了明显变化。黄阿姨感到自己迫切需要脑补一下。
不过,凭借自己受过高等教育的底子,静心一想,不必找度娘,她也已经从字面上大致清楚了其中的意思。从自身的经历来看,黄阿姨深刻感受到,买房不仅是居住,甚至可以说并不是为了居住,而是为了房子居住之外被赋予的优质教育权益,她为此付出的何止是金钱。现在,不论是小升初直升,教育资源片区化整合等各层面的教育改革,还是引入租赁概念的地产调控新政,黄阿姨觉得,这些措施组合起来作用于房地产,比之前的各种“限”应该更有效,能惠及更多大众,让整个社会在公平层面上更迈进了一步。
如果以自己这笔历时6年的学区房买卖收益大打折扣,换取更广泛的社会公平和可期待的更多改革红利释放,黄阿姨仔细想了想,“如果这是学区房的宿命,那也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