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上海头条网首页 > 信息资讯 > 财经快讯 > 浏览正文


聚焦大学生消费变迁:必备品从饭盒变成手机电脑
 
2017-8-23 11:57:06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8月23日电(记者 张尼)近期,浙江一位准大学生嫌每月1200元生活费少一事引发热议,不少网友感慨“如今养个大学生成本太高!”

  从上世纪80年代背着水壶脸盆去学校报到,到如今手机、笔记本电脑、iPad成大学新生标配,几十年间,中国大学生的“入学装备”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条件提升见证了时代的发展与变迁,但如今大学校园内越发明显的攀比风气也同样引发人们思考。

资料图:2016年9月,山西大学大一新生在家长的陪同下报到。 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资料图:2016年9月,山西大学大一新生在家长的陪同下报到。 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

  1989年入学

  ——必备品是自己的饭盒

  1989年,贵阳小伙杨劲松考入了西北轻工业学院(现改为陕西科技大学),远赴他乡求学。

  回忆起自己的大学时代,他笑称:“那时候的生活极其简朴,入学的必备品是自己的饭盒,因为食堂没有公共的餐具。”

  杨劲松告诉记者,当年自己的生活费由家里提供,一个月家里寄80元,主要是用于吃饭,少量用于购买书籍、生活用品等,基本上没有校外的娱乐花费。

  “记忆里,那时候大家都很节俭,除了学习用具,没有能力购置其他物品。少数家庭条件好的,有随身听或者吉他。”杨劲松说。

  大学期间,杨劲松和同学们的消遣娱乐项目就是打扑克,基本上没有什么开销,他和同学们偶尔会结伴去周边旅游,也是穷游,相机都很少,纪念照基本上没有。

  “当年也不流行出去吃饭,因为没有钱,大家都是老老实实吃食堂。大部分同学平时打饭就是吃4毛钱的菜,有一点肉丁,一周才敢吃一次肉,一份酱牛肉8毛钱啊!”

  在学习方面,那个年代,磁带、书籍对于杨劲松和同学们来说都是很珍贵的,大家都会特别珍惜,很认真地去听、去读。

  “傻,但是很真实,生活很有厚度,回味起来还很留恋。”在杨劲松看来,现在大学生的生活和以前比,最大的差异是物质条件有了巨大的提高,孩子们很少有节俭、早日自立的意识。

  “我们那个年代,基本上都是毕业了要马上自立,不再花家里的钱。除了基本生活费,很少能得到额外的钱用于娱乐等方面消费,每次放假回家都要买硬座车票,全程需要30小时。”杨劲松说,那种吃苦的锻炼特别有益。

资料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资料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编辑:上海头条网 shtoutiao.cn) 关闭
+ 相关信息咨讯
·“上海澳门周”于6月3日在圆明园路步行街盛大举行
·“政府推动 企业主动 社会齐动”,美食文化名城的
·苏伊士运河管理局29日表示搁浅货轮已经脱困
·针对中国民众自发抵制拒用新疆棉花的外国企业,美
·市场主体数量逆势大增 说明了什么?
·国家明确:不得随意禁止返乡过年 关于疫情钟南山
·大悦城失去了90后
·京沪两地监管出手!严查这类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
·东莞旅游民企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告急!!
·复盘复星郭广昌的酒业版图:靠“买酒”赚了几百亿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上海头条网网站刊载之作品,均来自我站会员在线投稿,全部转载自其它媒体(我站不从事新闻信息创作采编业务),转载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2. 因难以对所有会员投稿的文章事先版权筛查,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被侵权需本网删除的,请务必根据“避风港原则”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或发现被侵权之日起30日内书面通知我站,若未书面通知我站不负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2024 上海头条网(shtoutiao.cn
媒体合作及刊发稿件QQ:191646616 电话:021-34121912


ICP备案号: 沪ICP备06008368号-5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12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