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南省会郑州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外来务工人员在该市参加城镇社会保险满两年,本人和直系亲属即可落户郑州市中心城区,以及全面放开对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和迁入城镇的农村籍退伍转业军人的落户限制。
无独有偶,除了郑州,此前已有包括成都、武汉、西安、长沙等在内的二线核心城市出台了优厚的人才政策,这些二线城市就像约定好似的,集中发起了“人才争夺战”。
二线城市打响人才争夺战
5月8日,西安出台23条力度空前的人才新政,提出“未来五年,预计投入38亿元,引才育材100万名”。
武汉的“落户新政”则在5月22日起实施,留在武汉创业就业的大学生,毕业3年内无须买房即可申请落户,博士、硕士可直接落户;一个月后又提出了“支持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
长沙则在6月29日发布“人才新政22条”,未来五年将投入百亿以上资金,吸引储备100万名人才;给落户并工作的博士、硕士、本科等,两年内每年分别发放数额不等的租房和生活补贴等。
成都在7月2日提出“蓉漂计划”,推行“先落户后就业”,实行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凭毕业证落户制度;对各类急需紧缺人才发放“蓉城人才绿卡”等。
短短几个月内,还有包括济南、南京、杭州、郑州、青岛、厦门、天津、重庆等二线城市,也都加入了这场“人才争夺战”。
此间的一大背景是,伴随着一线城市落户政策逐渐收紧、房价高企,人才“溢出效应”开始显现,原本处于第二梯队的众多“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迎来了争抢人才的历史性契机。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和智联招聘日前联合推出的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CIER)显示,在今年第二季度,一线、新一线、二线和三线城市用工需求量同比增长分别为16%、51%、50%及56%。新一线、二线城市明显跑赢一线城市。
在一线城市疏解控制人口规模、疏解非核心功能的同时,二线城市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尤其是高铁网络、城际轨道、市域地铁、临空经济区的建设,二线城市在集聚资源要素的能力进一步增强。通过吸引人才落户,对当地做大城市人口规模、增加城市的竞争力和辐射能力、加快当地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在于产业定位
不过,要真正吸引人才落户,关键还是要有核心的产业竞争力。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北上广深之所以是一线城市,有其相对应的要素资源,它们在产业结构、枢纽功能等方面的领先优势,是二线城市难以企及的。比如目前收入水平最高的互联网信息经济、金融等行业,主要集中在北上深,同时,北上广作为门户型枢纽城市的功能也很难被取代。
因此,二线城市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将当地的比较优势发挥出来,做大做强产业链。如武汉、西安、南京、成都、沈阳等大区中心城市,高校云集,科研经费投入大,如何充分发挥科教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十分关键。
例如武汉、成都等城市,目前它们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已逐渐发挥出自身科教实力雄厚的优势。以武汉为例,该市东湖高新(13.410, -0.23, -1.69%)区,目前已有数十家上市公司,成为了中国上市公司最密集的区域之一。武大、华科毕业生近几年留在武汉的比例越来越高,并超过了北上广。
杭州也是二线城市逆袭的典型。这几年,杭州新经济表现亮眼。在信息经济的带动下,杭州这座“1.5线”城市正在迈向一线城市行列。在此背景下,杭州对人才的吸引力持续上升。据今年年初猎聘网发布的一组全国人才流动大数据,2016年,杭州市人才净流入量在全国排名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