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肖明
实习生 郭丝 杨玉宛 北京报道
“疏解要舍得‘白菜帮子’,精选‘菜心’,腾笼换鸟,调整结构,在‘疏’字上持续用力,在‘舍’字上保持定力,在‘优’字上集中发力。”7月11日,中共北京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专职副主任胡雪峰,在北京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情况新闻会上,介绍未来北京发展重点时如此表示。
胡雪峰介绍,北京过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四大主线 “加减乘除”,加快治理大城市病,疏解非首都功能,取得了较大进展。
下一步北京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要逐步拓展,比如通过疏解来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另外要治理交通拥堵、大气污染等大城市病,改善公共服务,同时,加大住房供给力度,逐步建立起住有所居的长效机制。
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北京一些重点产业投资快速增长,高技术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3.8%、30%。这显示出其工业领域产业结构逐步聚焦高精尖领域的特征。
六大改革重点
胡雪峰表示,随着形势任务的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也在逐步拓展,对于北京,有六方面重点工作。
首先要牢牢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通过疏解来拓空间、谋发展、促提升。
其次是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以改革为动力,重点抓好“三城一区”,带动十六园发展,构筑北京发展新高地。坚持创新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和集成电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三是改善公共服务产品供给。通过治理交通拥堵、大气污染等“大城市病”、整治背街小巷、补充完善群众生活服务设施、城市修补与街区生态重塑等北京版的“补短板”,努力提供订制化的公共服务产品有效供给。
此外,还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住有所居供给和加强需求侧科学引导,努力实现供需在更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等。
科技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赵刚认为,过去首都定位除了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之外,由于历史的原因,还有很多高耗能的重工业、高污染的产业也聚集,造成了北京整体不合理的布局和城市的拥堵,“低端产业疏解后,将缓解北京人口压力,腾出新的发展空间”。
此前北京已通过“加减乘除”(“加”是补齐短板,“减”是瘦身健体,疏解一些产能,“乘”是全面创新,“除”是简政放权),在疏解非首都功能、治理大城市病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据新闻发布会介绍, 2016年北京关停退出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335家,拆除清退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17家。严格实施新增产业禁限目录,城六区禁限比例达到79%,累计不予办理工商登记业务1.64万件。
2017年上半年拆除违法建设305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倍;疏解提升市场131个,超过去年全年完成量14个;疏解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495家,整治“散乱污”企业2435家。
培育新动能
北京疏解低端产能同时,也在加快新动能的培育。
胡雪峰介绍,北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活跃,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2016年北京新设科技型企业增长22.4%,中关村(7.920, -0.29, -3.53%)示范区总收入增长12%以上,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4.1%,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
高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金融、信息、科技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明显,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80%,服务业引进外资占全市的比重超过90%。文化创意产业活力不断增强,企业总收入增长8%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