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01
雪域江南的春天,从林芝的朵朵桃花盛开开始。米林桃花盛开,工布地区的响箭穿过峡谷的流韵响彻米林桃花节,而雅江沿岸的藏玉加工、藏药种植则开拓了米林创意经济的先河。
九百年的传承 千年的传说
3月23日,林芝市第十五届桃花节的前夕,整个米林县洋溢在桃花待放的喜庆里。早晨,孩子上学的热闹声从对面幼儿园传到巴鲁的店里,来自米林县丹娘乡的巴鲁今年57岁,做了三十年教师的他,虽已退休但已然习惯了孩子们的热闹。
位于巴宜区八一镇广州大道41号的“工布毕秀专卖店”,是西藏自治区工布毕秀非遗传承人巴鲁开的专卖店:有毕秀、有弓、有箭,更有他那对毕秀热爱的浓浓情怀。
巴鲁做的毕秀既美观又实用,在林芝市颇有名气的巴鲁在2010年被评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米林工布毕秀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古代,毕秀为西藏贵族与高僧的娱乐工具。 (该图片由巴鲁提供)
工布毕秀,也叫工布响箭,是流传于历史上的工布地区:林芝县、米林县、工布江达县一带的一种射箭活动,箭射出时发出悦耳的”嗖嗖”声音, 毕秀”是这种响箭的象声词。。关乎毕秀,又不得不说的工布王阿吉杰布。900多年前,工布王阿吉杰布出征打仗,胜仗归来后他把消灭敌人的这个弓箭奉为功臣。为庆贺胜仗,工布地区玩起来射箭活动,为了避免危险,工布王阿吉杰布发明了毕秀,射出去的箭不但有响声也安全。
逐渐地,这个工布毕秀成了贵族和高僧的娱乐方式。
工布毕秀米林为精品。早在工布早期的“达鲁”(箭歌)中多有提及,扎绕乡的沙玉村以毕秀制作而闻名。2007年米林毕秀被评为自治区非遗之前,那时还在米林县中心小学任教的巴鲁逐渐对毕秀早已产生了浓郁的兴趣。
巴鲁与他制作的毕秀
能得一好毕秀,弓箭方显其神威。巴鲁的亲朋好友在八一居多,他们相请在米林的巴鲁帮他们买一对好的毕秀。而抽空去找毕秀的巴鲁揣着亲朋好友的钱四处在米林打听都买不到毕秀。
买不到,可以做呀。巴鲁回忆过往,眼神满是泛着喜悦。他在周末就去拜访会做毕秀的老师傅,向老师傅请教如何做毕秀。功夫总是不负有心人,巴鲁的第一个毕秀,在射出去的瞬间发出了脆耳的声音,兴奋不已的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惊奇。
静能生智。巴鲁除了教书,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的他业余时间就是不停地做毕秀。在当时,巴鲁做的一对毕秀可以卖到几十元一对,他也时常拿到一些店铺去售卖吗,收入也可观起来。
有纹路的毕秀也成了大家相争的藏品
2005年,远在瑞士的藏族同胞回来探亲,这些同胞从朋友处得知巴鲁做得一手好毕秀,从巴鲁这里买了4对毕秀拿回瑞士。不久,远在瑞士的同胞下了一份毕秀订单:一百对毕秀。
最后呢,完成了吗?面对迫切的询问,巴鲁笑着说,完成了,不过时间太紧迫,只做了八十对,一对80元钱,一共是6400元,那沉甸甸的八十对毕秀就这样带着满怀的喜悦飞度重洋到了瑞士。
阳光浅浅地洒落在巴鲁的店铺内。
这一对沙玉毕秀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巴鲁从柜子里拿了一对木质毕秀摆在玻璃柜上,这对毕秀木色深沉,全为四孔毕秀,皆出自沙玉村,其中一个毕秀贴了些牛皮条,枣红色的痕迹清晰地印在毕秀上。
巴鲁收藏的这对沙玉毕秀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巴鲁说,时间太长久,毕秀已开裂,古人会拿牦牛皮子对裂痕进行粘补,以使得毕秀能继续使用。
毕秀分“四眼”及“五眼”毕秀。材料选取上极为讲究,取产于林芝市的硬杂木,而精品的毕秀又以成品后木质有纹路为佳。
牛角毕秀制作难度高于木质毕秀
“你这个人做人像牛角毕秀一样”,巴鲁如变魔法般不知从那拿出一对精致的牛角毕秀。
见到被愣住的我们,他笑呵呵地抚了一下头上的工布帽子,他说这是牛角做的毕秀,难度非常大,需要用特殊的技术把牛角弯直了。
从村庄到学校,从百姓到学生,巴鲁一 一有耐心地手把手传授。而,这是一位教育工作者用他的独有的方式进行传承。
巴鲁的专卖店开于两年前,他从教育岗位上退休。他细算了一下,除去各种成本,毕秀的制作一年收入也有三四万左右,一年可以做一千对毕秀。
而如今,林芝市以及西藏其他地区及国内外,巴鲁的毕秀成为了竞技场、村庄以及旅游节上必不可少的一枝“响箭”。
毕秀传承是一条漫长的路,资金以及设备的紧缺,让巴鲁陷入了思考里,满手是老茧的手掌上,巴鲁希冀未来能利用机器与手工结合,将毕秀的传承走得更远。
桃花朵朵迎春风。毕秀又成为了桃花节的一枝独秀,而巴鲁的毕秀在桃花节上不断地射响那远古的传说。
藏玉曼妙出雅江
每一朵桃花的绽放总会芬芳整个春天。
夕阳,米林镇多嘎村。白玛旺姆忙碌在她的卓雅民族手工艺品店里,同时是一村之长的她,也希冀在今年桃花节上能打开藏玉的销路。
位于米林镇多嘎村的卓雅民族手工艺品店
白玛旺姆在藏玉加工店之前经营着一家农家乐,后来发现,藏玉加工市场较大,与爱人商量后,两人开了这家藏玉加工店。
阳光温柔地打在堆在门口的石头上,白玛旺姆忙碌地穿梭在加工店。这些石头,基本上是附近村民从江里捡拿来让他们加工的。加工费是一个手镯50元。
当地百姓从雅江里捡来的石头在打磨下变成了手镯
风从山峦吹过,打磨声音从店里传来。投资约有二十万左右的藏玉加工店,主要以玉石粗加工和手镯加工为主。白玛旺姆说,店里的技术工人大都是从内地请来的工匠,而店一角正在打磨石块的一位从贵州来的工匠正认真地工作着。淡季三个工匠,旺季会有五六个工匠。
忙不过来的时候,也会从村里请一些贫困户过来帮忙,扶持扶持村民,让他们也有些收入。
工匠大多数从内地请来
这些石头上基本上是朗县的石头。白玛旺姆说,有时候,店里也会下去收石头,都是好几吨的收。而收入上,则比之前的农家乐可观不少,藏玉加工一年也有10万元的收入。
不大的店里有打磨好的成品,从茶盘到砚台以及各类玉石类的工艺品摆满了加工店。
玉出石头,石出雅江墨玉。从石头从手镯,四个小时的打磨,雕琢出了墨玉的灵性。白玛旺姆很有想法,计划在将来会设计一些有西藏元素的手镯或玉石精品。
藏玉藏雅江,桃花芬芳玉生润。在桃花节上,工布少女手腕间的那抹绿衬了桃花的红。
红花自古过藏地
彩虹路过米林镇雪卡村。
“药洲”米林的藏药,从南伊沟香到雪卡村的“红太阳科技示范家庭农场”。
红太阳的科技示范家庭农场
占地160亩的红太阳科技示范家庭农场(以下简称:红太阳家庭农场)创建于2012年9月,主要经营藏药材种植及林下资源加工、销售。
尼玛呢?哦,他去市里了,农场的一位藏族中年男子羞赧带我们去参观一座灵芝育种室。灵芝的浓香味从门打开的瞬间钻入鼻里,望不到头的大棚,整齐利落的灵芝菌袋整齐地摆在温室大棚内,这里足有几十万袋的灵芝菌袋,供往藏区各地。
灵芝菌袋培育大棚
2013年,红太阳家庭农场由邦仲村的致富能手尼玛投资85万元试种天麻、玛咖以及七叶一枝花作为合作社的原始滚动资金。2014年在其基础上,又投资295万余元,种植面积扩大到96亩。
这些灵芝过几个月就可以收了,钻出地面的灵芝散发着泥土的芬芳。这个季节,很少有工人,收获的时候工人才过来。尼玛的红太阳家庭农场除将种植技术无偿提供给村民外,还解决了雪卡村7户贫困户约二十多人的就业问题。
灵芝带着泥土的芬芳破土而出
2015年,红太阳家庭农场在当地工商部门正式注册为“红太阳科技示范家庭农场”,注册资金为350元。拥有养菌室560平方米,工人住房120平方米,锅炉2个,天麻育种大棚11个,灵芝种植大棚16个,七叶一枝花种植棚2个。
大棚区棚棚相连,推开藏红花大棚的门,一片绿意映入眼帘。如韭菜般细长的藏红花苗伏在泥土上。工作人员介绍,眼见的这1.5亩藏红花是第一批从种子到苗培育成功的藏红花,5月份左右即开花。从此往后,西藏也有了自己的藏红花。
长势良好的藏红花大棚
尼玛致富不忘带村民致富,2016年,红太阳家庭农场再次扩大规模,投资60万元,在机场开荒150亩。如今农场年收入达180万元,纯利润35万元。
藏药香自“药洲”,红太阳家庭农场在精准扶贫上带动了15户贫困户,在春季用工高峰期雇佣贫困户在农场打短工,每年用工期在4个月左右,平均每月每人可得薪酬1500—3000元左右。
红太阳科技示范家庭农场
我们要让藏药种植像红太阳一样遍布每一座山峰。尼玛的红太阳家庭农场,还为15户贫困户无偿提供3座温室大棚,18000袋灵芝菌包袋,每5户共同经营1个温室大棚,产出后由农场全部收购,每户年底还享受分红。
藏药之源,始于米林。
红太阳家庭农场,希冀在桃花节,也能闻到红花的芬香。
桃花深处人家忙。
工布毕秀、藏玉加工,藏药种植承借米林县全域旅游发展的春风,在桃花节上唱响春暖花开,桃花盛开米林的烂漫春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