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是上海开展最为普及的体育项目之一,涌现了多位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被誉为“中国乒乓球运动的摇篮”。像王励勤和许昕都是上海新一代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的典范。放眼全国,上海业余乒乓球更是因为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氛围,在全国成为一块响当当的招牌。这其中,上海市乒乓球协会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由上海市乒乓球协会承办的上海城市业余联赛乒乓球项目,赛事规模创历史之最。协会也被评为2019年上海城市业余联赛“优秀组织奖”。
协会与市场主体合作共赢
上海市乒乓球协会是全市乒乓球工作者和爱好者自愿组成的公益性非营利的社会组织。市乒协在实体化改革进程中,不断探索如何以服务凝聚人心、以活动集聚人群、以创新提升人气、以文化陶冶人品。2017年,市体育局推出“政府、社会、市场”三轮驱动业余比赛办赛机制,市乒协顺势而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主动跨前一步,增加乒乓球赛事和活动的有效供给,构建更完善的服务体系。
以“办人民满意的体育”为理念,市乒协把2019年定为“服务年”,通过加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级,在服务大局、服务竞赛、服务市场、服务会员四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让广大乒乓球爱好者有了更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推动上海乒乓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从6月开始,市乒协先后策划、主办了中外友人乒乓球嘉年华、“我与国球乒乓的情怀”征文活动和座谈会,以及“同龄杯”乒乓球邀请赛等四项系列活动。以乒乓球为主线,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形式生动,内容丰富,参与者踊跃,获得各界的好评。
今年的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市乒协围绕三个“度”:深入发动、服务更有广度;公平公正,服务更有深度;组织精细,服务更有温度,共举办赛事110项,总参赛人次达36760名,不仅超过了2018年95项赛事、参赛人次35998名,也创下了上海乒乓史上一项大赛中举办赛事场次最多、参赛人次最多的新高。
城市业余联赛乒乓球项目的比赛规模大、场次多、周期长,竞赛组织工作纷繁复杂,许多问题对市乒协来说是头一次碰到。市乒协主席陈一平表示,“只有通过复杂赛事的磨练,才能提升协会服务能级。协会组织工作一定要更加精细,保障服务一定要更加到位,让每一位参赛者都能有满意度和获得感。”
在乙级以上由市乒协组织的比赛中,市乒协不均收取参赛 报名费,其场租、竞赛、裁判、奖品等支出均由冠名企业赞助。由区乒协等基层单位举办的丙级赛事,有八成以上也得到企事业单位的冠名等支持,从而减轻了参赛者的负担,做到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市乒协在办赛过程中,发挥体育单项协会的专业特长和协调作用,促进协会与市场主体合作共赢。
赛事分层级避免“专业打业余”
在以往一些乒乓球业余比赛中,由于参赛者年龄划分不够细致,以及对参赛选手资格限制得不够严密,一度出现“专业打业余”、“大打小”等不合理现象。甚至在一些设立奖金的业余赛事中,出现了名次总揽入一些“枪手”和“老面孔”之手的状况。这严重挫伤了真正的“草根”乒乓球爱好者参赛的热情和积极性,有的爱好者已表示不愿再报名参加这样的比赛。
市乒协高度重视这一业余比赛中的痼疾,从2017年上海城市业余联赛“新民晚报红双喜杯”迎新春乒乓球公开赛开始,便对参赛组别划分更加细化,对参赛选手资格限制和审查更为严格。规定有专业背景的运动员和高水平业余选手与草根选手必须分组竞技,并对所有参赛者名单上网公示。市乒协还专门成立了资格审查委员会,接受举报和投诉,处理了多起违反参赛选手代表资格的违规事件,从而确保了业余联赛的纯业余性质。如今上海的业余乒乓球赛事,竞赛规程制定合理,赛场风清气正,大大提升了参赛者的满意度。
赛事层级更丰富。市乒协今年参与主办了多项“量身定制”的赛事,如以高水平运动员为主参加的精英团体赛;为培养少年后备人才而举办的“青少年十项系列赛”、“优秀青少年乒乓球调赛”;还有老知青乒乓赛、城市沙滩乒乓赛等,并首次参与主办了上海市业余乒乓球积分赛、砂板世界杯直通赛等。据统计,市乒协全年成功举办赛事40项,参与人次超过4万(含城市业余联赛),均创历史新高。在“广厦杯”上海市乒乓球精英公开赛,设置高达15.6万元的总奖金,吸引高水平选手参与,激烈的竞争也极具观赏性,比赛场地闵行体育馆内观众坐得满满当当,上座率甚至超过了一些乒超联赛。
首创业余乒乓球教练员资质认证
随着上海市群众性乒乓球运动的蓬勃开展,乒乓球爱好者对业余教练员的需求日益增长。为规范乒乓球项目社会业余培训市场,推动业余乒乓球教练员就业培训规范有序地开展,在目前全国还没有业余乒乓球教练员岗位培训和执教资质认证的情况下,市乒协会今年率先迈出改革创新的步伐,与中国乒乓球学院首度合作,推出全市业余乒乓球教练员等级培训(C级试点班),并作为职业培训向执教资质认证过渡的一个试点。
考核培训班一经推出,便得到业余乒乓界的热烈反响,由各区乒协和有关单位推荐的名单几天就全部满额。考核培训班以优质资源整合、体教结合、联合办班的全新模式举办,是全国乒乓界业余教练员职业培训的创新实践和有效探索,既顺应群众性乒乓球运动蓬勃开展,健康化、娱乐化、素质培养化、业余竞技化的需求,又通过取得可复制、可推广、可优化的积极成果和经验,为今后业余乒乓教练员队伍的培育,等级培训考核常态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而在上海乒乓界逐步形成“没培训不上岗,无证书不执教”的理念和氛围。
参加培训的学员普遍反映:“培训班起点高、落点实、理论结合实践,在专业体能基础训练和乒乓球基础理论和实践等方面,收获满满。”有的学员说:“过去游走于无人管理的边缘地带,现在感到有了依靠、有了组织,感谢市乒协创造了这样的机会。”有的学员感到这次短期培训帮助他们初步建立了基础理论框架,乒乓球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了重新梳理。有些具有专业、半专业背景的学员,对于教练员职业修养的课目产生浓厚的兴趣,对老师专项体能基础训练的讲解、示范深感认同,得到了新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