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2日,美国《财富》杂志报道,美国圣地亚哥的一家人工智能公司Kneron用高清3D面具和照片,在世界多地成功欺骗了包括中国的微信、支付宝以及中国的火车站。由此,引发了关于人脸识别安全性的一些讨论。
3D面具破解人脸识别更多是测试行为,而非实际风险
从身份验证的技术上来看,常常是多个维度共同约束、同时验证一个人的身份的。我们的手机支付,实际上就有三重保护。首先,人不会把手机给其他人,会保护好;其次,手机通常都会设置一个开机密码。这些开机密码提供的保护很强,像苹果的隐私保护机制,就连FBI、CIA也没办法。这些关都过了,最后才是微信与支付宝的人脸识别。而这背后还有潜在常行为信息、常用地点、常在时间等保护,支付金额限制等保护措施。所以,这个破解,前面几关都是用户配合,然后直接进入测试人脸识别。所以,从安全性上看,更多的是一个测试行为,而非一个实际风险。所以,从实际生活务实层面,消费者也不必过虑。
不过,由此扩展开的一些务虚的思索,不妨“过虑”一些。
此前,杭州一家动物园要把之前的指纹入园认证改为人脸识别认证,已经办理年卡的浙江理工大学的一位教授就把公园告上法庭,理由是:凭什么你没征求我的意见,就默认我们都同意把面部信息提供给你?公园最初还颇为疑惑,为什么指纹电话号码大家觉得问题不大,但一谈到“人脸识别”大家都惊呼“我的隐私数据被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