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初,阳光诚信联盟的企业成员参观香港廉政公署展厅。这个联盟2017年2月由京东发起成立,成员包括腾讯、美的、网易、搜狐等大批互联网公司。 (阳光诚信联盟供图/图)
来源:南方周末
记者:张玥 王欣怡
八年来,几乎所有互联网巨头都发生过内部腐败,涉案人数总计超过650人。
也许正因为这个“黑名单”系统的存在,数位因贪腐入狱的互联网前高管,出狱后都选择了自己创业。
“互联网公司的贪腐,很多时候真的是因为人手不够。如果靠互相监督,比如请双倍的人,企业成本又会比贪腐的损失大。”
过去两个月中,蚂蚁金服、美团、360、小米、滴滴出行、百度等互联网公司的四十余起腐败案件,随着判决书和内部邮件的公开,被摆到了台面上。
互联网公司的贪腐,八成发生在“看门人”身上。“看门人”是指从事采购、运营和招投标的一线员工。他们可能职级不高,却掌握着对供应商的选择权和议价权。
对千千万万的小供应商来说,想要登上互联网巨头的“大船”,必须先敲开他们这道门,由此衍生出了行贿、刷单等行为交织的灰色地带。
互联网反腐其实早从2011年就开始了。当年2月,阿里巴巴B2B公司大批欺诈事件曝光,牵涉一百多名员工,时任CEO卫哲等高管引咎辞职(详见本报2011年2月27日《阿里巴巴与两千大盗》)。
此后,每年都有互联网腐败案件被曝光。根据公开信息统计,八年来,几乎所有互联网巨头都发生过内部腐败,涉案人数总计超过650人,他们之中有些人被辞退,有些人因“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被判刑。
2018年至今,这类案例越来越多。一年半以来,涉案人数超过340人,占过去八年的一半以上。
为何互联网公司内部腐败案逐年增多?为何漏洞难以堵住?
南方周末记者先后联系了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小米、携程、去哪儿、滴滴出行、大疆等2019年被公布贪腐案件的公司。其中超过半数拒绝了采访,仅有百度、京东、滴滴出行和携程给予了书面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