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间,微信支付从零开始,发展到日均移动支付笔数10亿笔。今天,它开始进入下半场,无论是围绕智慧生活,还是追求科技向善,微信支付团队没有整天想着改变世界,也不需要考虑KPI,更不一定是要打败谁。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崔鹏
编辑:王芳洁
头图摄影:王超
腾讯微信事业群副总裁耿志军至今还记得,多年前他吃过的一堆闭门羹。
在2014年和2015年期间,耿志军经常去各种大会上推广微信支付。每次演讲的时候,他都会贴出一张自己的二维码,希望现场观众向他付一次款,体验下微信支付,结果“每次演讲都很失败,收不到几分钱”。
虽然那时微信已经如日中天,成为腾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船票”,但微信支付才刚刚诞生。从2014年8月微信发布“当面付”产品算起,微信支付今年只有5岁。
今天,移动支付已经渗透进各行各业,成为中国网民日常生活中最为普通的使用习惯。在2018年四季度财报中,腾讯公布的日均移动支付笔数为10亿笔。
对于微信支付的高歌猛进,腾讯内部很多兄弟部门非常羡慕。“别的BG(事业群)会说,你们还有什么压力?你们一路高歌,都能躺赢,躺在那不动大盘都在增长。”耿志军说。但他告诉《中国企业家》,微信支付团队现在面临的最重要问题就是工作压力。
微信支付的压力和焦虑感来自何处?耿志军的答案是方向,中国互联网人口只有这么多,数据增长已经没剩下多少空间,团队究竟该往哪里走。
耿志军经常问自己,微信支付还能做什么?
往何处去
这些年微信支付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它在起步阶段经常遇到无人问津的尴尬情况。
移动支付的主阵地原本属于支付宝,毕竟自2004年开始,支付宝已经在这个领域深耕。微信支付运营中心副总经理雷茂峰告诉《中国企业家》,2014年自己跟同事在广州微信总部(TIT创意园)附近做推广,亲自下场做收款码,但商户反馈说微信支付没多少人用,并不想接受,“给一个烙饼小摊贴了个二维码,结果只有微信的同事会去扫码。”
当时整个团队都不太自信,气氛有些凉,但耿志军为团队成员打气称,虽然微信支付现在做的事情并不起眼,但未来一定会改变世界。
但2015年除夕的红包大战,为移动支付战争撕开了一个口子。彼时,凭借微信的社交关系链自传播,微信红包火遍大江南北,同时将微信支付送到了数以亿计的用户窗口里,马云将这场“战役”称之为“偷袭珍珠港”。
自那年起,每年春节都能成为微信支付的一次“汛期”。随着人口大迁移,聚拢在一二线城市的互联网用户回到家乡,将移动支付带到更多下沉市场,支付笔数增长也会迎来一波爆发。经过多年发展,微信团队本以为移动支付市场已经接近饱和,但今年春节前后,数据仍有大幅增长。
及至目前日均10亿笔的“高水位”,微信支付需要思考的是,下一步该往何处去。
腾讯微信事业群副总裁耿志军。摄影:崔鹏
经过一番思考后,耿志军对《中国企业家》表示,今年移动支付几乎已经覆盖用户生活的各个角落,在这个时候,支付笔数和覆盖面已经不是团队追求的最终目标, “团队不要整天想着改变世界,也不需要考虑KPI,更不一定要打败谁。”
围绕智慧生活
微信支付团队告诉记者,经历5年狂奔之后,微信支付在有意识控制对速度的渴望,重新专注在提高微信支付的用户体验上,最主要的方向是智慧生活和科技向善。
在智慧生活层面,微信支付的重点产品包括智能硬件产品“青蛙”,智慧交通和微信支付分等。
7月24日,微信支付推出空中离线解决方案“微信机上付”,用户可以在飞行过程中“先享后付”,这个离线消费服务的前提是:微信支付分超过550分。
微信支付分,是结合用户在微信支付注册的身份信息及消费行为等数据,给与用户在微信支付体系内的评分。当用户在接入微信支付分服务的商户购买商品或使用服务时,可以使用免押金等相应便利。
雷茂峰告诉《中国企业家》等媒体,过去微信在一些免押金场景下的缺位有些尴尬,“用微信支付借充电宝要押金,用支付宝就不用押金”,微信支付分是迟早要做的,只是何时推出的问题。
去年5月,国内第一家挂牌的个人征信机构“百行征信”正式成立,阿里和腾讯各自持股8%成为其股东,这意味着用户的支付宝和微信数据正式得到国家认可,相关征信数据将与传统银行征信数据一起汇总至央行。
得到官方认可后,微信在去年9月低调上线内测微信支付分。作为微信支付的核心功能之一,微信支付分近一年来的声量并不大,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与之对应的是蚂蚁金服的芝麻信用高调运行多年,早已在市场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经过半年多的小范围内测,微信支付分于3个月前正式上线,根据微信官方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目前用户免掉的押金超过一百亿,接入微信支付分的商户行业坏账率下降91%,某个共享充电宝品牌80%的用户选择不再交押金,转而使用微信支付分。
目前微信支付分主要应用于共享设备免押金租借、无人货柜自助购买、网约车先乘后付、酒店免押金预订、娱乐设备先玩后付等免押金和先享后付场景。拓展更多应用场景是未来微信支付分的最重要任务。
“青蛙”智能设备是微信推出的刷脸支付智能硬件产品,微信团队并不会下场亲自做硬件,而是只负责产品设计,制造和铺设工作由第三方服务商进行。
线下便利店对于这类体积小、支付便捷的设备有很大兴趣。对于这类硬件产品来说,量产能力以及铺设数量是决定性因素。去年12月,支付宝推出了业内首个人工收银刷脸设备“蜻蜓”,在半年时间内已经落地全国300多个城市。
“青蛙”的一位供应商告诉《中国企业家》,目前该设备铺设的店铺数大概在几千家左右,还有很大挖掘空间,微信方面也一直在对产品方案进行迭代,并与供应商保持积极沟通。
耿志军说,微信支付做智慧生活场景,希望与外部合作伙伴一起,而不是“我们自己喊、自己叫、我们觉得我们怎么样,我们没那么重要”。
随着微信和支付宝双双入局,刷脸支付也将在今年逐步进入商用成熟阶段。8月份,设备的第二个版本“青蛙Pro”即将上线,支持前后双面屏,商户可以在收银结束后,与顾客互动沟通,比如向用户发送商品促销信息等,这也是微信支付设备区别于支付宝相关设备的重要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