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即正义”已经为越来越多人群所认可,随之而来的是“颜值经济”即医美行业的大爆发。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整形医院行业深度市场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据数据预测,2019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市场规模将达2764亿元左右,到2023年将达到5946亿元左右,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1.11%。
但发展过快带来的各种问题,在医美行业一个也没拉下。这不,最近几天,关于新氧的一则报道刷了屏。据媒体报道,新氧平台上的第三方医疗机构涉嫌销售违禁药,同时,用户上传的“变美日记”、评论也存在刷单的问题。
作为“互联网医美第一股”,新氧背负的不仅仅只是业界对于互联网医美平台的期待,更多折射出医疗美容行业长期以来面临的困境。
这次事件中,究竟折射出什么问题?医美行业是否值得被信任呢?
来源:熊出墨请注意
01
先来看看新氧回应的几个问题:
1、关于部分入驻医美机构涉嫌销售违禁药品,新氧平台的医美信息百科中就对此做了明确提示,指出该产品未获得C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认证,同时针对该同类产品明确提到过国内市场只有两个合法品牌。新氧平台的完整收录是为了提示消费者注意药品的合规性。而平台上相关服务均是韩国医美机构,即以上产品可以合法施打的地区。
2、报道中提及的北京凯润婷医疗美容医院在线下私售违禁药品。新氧第一时间对涉事机构进行了下降,并将配合监管部门对涉事机构进行后续处理。
3、针对互联网黑产,新氧内部调查小组已经第一时间对相关账户和日记进行了封禁。
总体来说,作为平台方,新氧态度诚恳,整治动作及时,包括直接下架涉事医疗机构,封禁虚假日记和相关账户和进一步通过技术来防范刷单黑产等行为。
但新氧事件给笔者作为直观的感受是,医美行业整体仍然处于野蛮发展的初期,“互联网+”之路仍然艰巨而漫长。
首先是市场规模巨大。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达到2245亿元,整体市场有望在2020年突破3000亿元规模。与此同时,合规的机构和从业人员却与规模不匹配。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目前在国内卫生部门注册的医疗美容机构有1万余家,而经过逐级正规训练、达到卫生部要求的整形外科医生不足3000人。其中每百万人保有的整形外科医生数量为2.88位,远低于美国的20.88位和日本的17.54位。
这样市场需求与规模不匹配直接导致了医美行业从业人员的鱼龙混杂。《中国医美“地下黑针”白皮书》显示,目前中国合规执业者大约1.7万名左右,而非法执业者数量超过15万名,几乎是合规医师的9倍。
“这个行业里有很多从业者都是由别的科室转型而来的,他们需要大量临床实践来降低手术失误率和培养自身审美。”一位医美行业的从业者私下对熊出墨表示,还有一小部分缺乏专业资质的整形医师,在经过短期培训以后就非法行医,导致医疗事故频出。
她举了一个例子,“玻尿酸注射实际上风险比较大,但很多机构都宣称这一项目很安全。实际如果操作者注射不到正确的位置,可能会导致用户血管堵塞、组织坏死,需要专业人士及时观察和发现,用透明质酸酶溶解掉,但很多机构不具备这个能力。”
虚假宣传、无照经营、医疗事故频发成为困扰这一行业发展的难题。事实上有数据表明,我国90%以上的医美事故都出自三非之地,即非正规机构、非正规医生、非CFDA药品。
互联网平台的介入从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信息闭塞问题,平台化的展示+真实案例以及口碑的反馈,包括新氧在内的一众互联网公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颠覆了医美行业原有的获客模式,并且引导平台上的商户向公开透明的良性生态循环发展。
比如针对行业水货、假货以及违禁产品等问题,新氧在今年3月建立“正品联盟”,推出四大举措,分别是建立机构原厂认证、药品扫码验真、医生授证分级、医美信息百科。
但就这样还远远不够。新氧作为平台,成为医美行业顽疾折射的一个窗口。
02
首先是商家为了牟利,高额利润下的违规操作。比如报道中提到的北京凯润婷医疗美容医院。当记者在新氧平台上咨询时,该机构客户表示没有相关项目,反而将此项目的推荐“悄悄”转向线下。与此同时,大众对于整容行业的需求和了解仍然处于初期阶段,安全意识并不高。
众所周知,医美行业更多的操作步骤都在线下,因此脱离平台之外,消费者有大量与医疗机构接触的机会,平台在这期间能够做的事情就相当有限了。
其次是黑产猖獗。新氧模式中,用户自主上传的“变美日记”就成为黑产重点盯上的部分。毕竟,流量和好评可以吸引更多用户引流到线下的医疗机构。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代刷评论公司提供的报价单上,除了新氧,还可以提供更美、悦美等医美平台的评论代刷服务。
从这个角度来看,各大医美平台都是黑产刷单下的受害者。比如新氧,在报道出来以后,其股价一度下跌10%左右。平台上的部分商户违规操作,黑产势力作恶,不仅伤害了用户,伤害了平台上其他的商家,也伤害了新氧。
从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史来看,黑产几乎困扰着所有的平台类型的企业。比如电商领域,淘宝从诞生至今就一直与刷单黑产作斗争;比如社交平台,针对微博上的刷量黑产,微博多次调整其平台转发评论的数据显示方式,以社区内容为核心的小红书平台上的种草笔记也一度成为黑产刷单的重灾区;再比如爱奇艺和优酷先后关闭前台播放量,以对抗“流量至上”的黑产造假产业。
新氧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在与造假内容对抗。比如新氧的三重审核机制下,每天有近1/3的日记无法通过平台审核,仅在2018年,新氧就在平台上封禁作弊违禁账号71万,删除作弊违禁主贴15万,删除作弊违禁评论232万。
未来,针对医美日记,新氧还将上线人脸识别技术,通过用户人脸以及账号绑定信息交叉验证,发布视频美丽日记时,增加面部动作审核等,进一步减少造假的可能性。
不过,刷单这一黑产注定对于全行业来说都是一场持久战,很难一朝一夕解决,不论是平台的机制还是监管方式上都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只有不断的博弈和调整,才能够促使平台生态正向的发展,这不仅仅只是新氧一个平台需要面对的问题,也需要整个医美行业来共同面对。
平台之外,不妨来看下最为核心的本质。为何医美行业的机构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铤而走险?
在熊出墨请注意看来,相比电商类平台对应的商家更多为“销售产品”,视频类平台对应的是“影视公司”相比,医美平台对应的商家为“医疗机构”,背景构成更为复杂且信息化程度低,稍有不慎就被冠上“医疗事故”,涉及“人生安全”,因此需要行业监管部门和头部企业共同来合作寻求解决方案。
医疗行业无小事。相比美国、韩国等相对成熟的医美体系来看,我国整个行业仍然处于粗放型经营,监管处罚力度也没有跟上。
比如报道中涉嫌出售违规药品的北京凯润婷医疗美容医院就曾多次受到卫生部门的处罚,但涉案处罚金额最高仅为3000元。
根据公开媒体报道,这家登记为一级营利性美容医院,许可项目/诊疗项目包括医疗美容科、美容外科、美容皮肤科等,其服务方式登记为住院服务和门诊服务。
在2016年2月到2018年6月,被记录了四次处罚信息,其中一次处罚原因是“任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罚款金额为3000元,还有一次因”诊疗活动超出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被罚款3000元。
这样的处罚金额对动辄年收入百万、千万级别的医美机构来说实在是太轻了。
医美行业终究还要是回归医疗本质,相关的配套方案也必须得出台,这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际上,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安部等7部门联合开展的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已经在加大对这一行业的监管力度。过去一年中,共查处案件2700多件。期间,共吊销医疗机构诊疗科目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28家,责令47家医疗美容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改正,2家停业整顿,责令743条医疗美容广告予以改正。
03
与其他行业相比,医美行业的复杂性更需要全行业的企业共同参与和推进更为规范和合理的解决方案。
这个过程无疑是痛苦而漫长的。比如中关村电子卖场多年持续的黑导购、强行拉客、偷梁换柱等情况,直到京东等电商平台的出现才得以全面瓦解。传统制造业也与阿里、京东等曾经电商行业的巨头一起深入到新零售的浪潮中。
再比如二手车行业,同样针对信息不对称,交易效率低下,异地交易困难等难题,包括瓜子、优信、车置宝、大搜车等众多互联网公司涌入这一领域,用新零售的思维和方式升级传统二手车交易的各个环节。
也会有失败的探索,比如曾经在二手房领域颇为知名的“爱屋吉屋”平台,在楼市交易火热的2016年急转直下,最终消失在同行们的视野里。
医美行业同样如此,作为平台方,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只是第一步,接下来,除了匹配供需双方的需求,更重要的还是需要进一步深入到产业链中。作为头部企业,新氧显然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必须要深入到产业链的上下游,深入到行业内部,才能够通过数据和技术来驱动全产业链的升级和改变,不仅如此,平台企业更需要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医美行业的乱象和黑产势力。
从这个角度来说,新氧等平台玩家们才刚刚迈出了医美行业“互联网+”的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