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里有一位危重患者生命垂危,无创面罩呼吸机治疗效果有限,进一步的抢救需要气管插管呼吸机、ECMO(人工心肺)治疗。”
“目前病房条件有限,并不是负压病房,气管插管、ECMO的操作风险很高,在操作过程中操作者稍有不慎就会被病毒感染。”
2月1日,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参加救援的上海医生郑永华写下这些波澜不惊的文字。波澜不惊的背后,是上海援鄂医疗队经历的一场冒着自身感染危险与死神抢夺生命的“战斗”。
到今天,郑永华驰援武汉已经度过10天。郑永华是农工党党员、金山区亭林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他曾在浙江、上海市区多家三甲医院呼吸内科工作,临床经验丰富。除夕夜,他作为金山区第一批医疗队成员紧急驰援武汉。
“我们是白衣战士,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天职。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就要付出百分百的努力,尽一切办法挽救患者的生命。”陈永华说,所幸大家克服了重重困难,冒着自己被感染的巨大风险,给危重患者做了气管插管、ECMO治疗,整个操作过程顺利。
这是上海援鄂医疗队首次使用气管插管和ECMO救治危重患者。所幸,经过24小时后,这名患者病情还算平稳。
手机视频查房,共享监测数据
进入隔离病房内部前,郑永华先在清洁区消毒洗手,戴口罩帽子手套,穿隔离衣,进到半污染区穿防护服,戴护目镜和手套,再穿一件隔离衣,戴手套。
经过多日救援工作,一切诊疗活动步入正轨。郑永华在三层防护下进入隔离病房,仔细询问每一位患者的症状和病情进展恢复情况,认真记录呼吸机的参数和心电监护仪的各项检测指标。
他通过手机微信把患者的情况拍照传到工作群,方便外围同事记录,通过视频聊天与外围同事实时联系,共享患者的监测数据,集体商讨治疗方案,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手机视频查房还是前几天医疗队群策群力想出来的。因为隔离病房内部是严重病毒污染区,里面的任何物品都严禁带到外部病区。“这就意味着,每次进入隔离区都不能携带手机,查看患者时以文字形式记录的患者病情信息也没法带出来。”郑永华说。
“后来,大家一合计,干脆买个新手机,就放在隔离病房里面。”郑永华说,这个手机专门用于拍摄患者的病情记录、各种仪器设备的参数和生命体征,再发到本组微信工作群里,供外面办公室的其他医生参考。
据他介绍,为了开展好救援工作,队员们想了很多招数。有人提出用无人机给患者送药,减少护士的工作量,还可以实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当前我们一切工作的前提就是先做好自我防护,要保证医护人员零感染。”为此,临时院感组的专业人员进驻病区,专门负责监督管理每一位进出病区的医护人员的消毒卫生,负责清洁区,污染区的垃圾分类和及时清理,阻断病毒的传播路径。
越靠近医院越紧张,进了病房就淡定了
郑永华是除夕夜第一批连夜出征武汉的。一到驻地,他就马不停蹄转运随机带来的各种医疗物资,一直忙到凌晨5点才洗澡睡觉。
醒来发现手机上满屏都是亲朋好友的祝福关心和焦急问候,“瞬间被感动得一塌糊涂”。
经过动员和培训,1月26日下午,上海医疗队接管了金银潭医院的两个病区,包括一个普通病房和一个重症病房。
“听到‘重症病房’这四个字的时候,我心里不禁咯噔了一下,身体居然出现微颤,但是很快就恢复了镇静。”
很快,医生组根据队员们的职称、专业、工作年限分组,当场确定每个病区的人员。重症病房的患者病情重,基本上都需要呼吸机辅助治疗。郑永华和另外16名队员分配在重症病房。
“第一次前往这个最前沿的阵地,心里真的没有底,如同一个刚上战场的新兵蛋子,感觉处处都充满着杀机,随时都会有危险降临,因此一路上瞪大眼睛,四处观察,小心翼翼,越靠近医院心里越紧张。”郑永华形容当时的心情,“但真正进到医院之后反而变得沉着冷静起来,可能出于职业本能,一切都变得从容淡定。”
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重症病房
重症病房的工作繁忙而紧张。患者的病情变化由护士通过对讲机随时报告给当班医生,确保患者得到有效救治。
一位老年患者病情危重,当时已使用各种药物对症治疗、呼吸机使用纯氧辅助通气,但依然无法维持其血氧饱和度到80%以上。
郑永华电话联系了家属。透过电话,患者的女儿失声痛苦,一个劲儿恳求我们救救她的父亲。“我们能做的,除了积极治疗,就只能安慰她了。”郑永华说。
重症病房的患者病情都很危重,每天的生命体征和各项监测指标如同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忽上忽下,很不稳定,值班医生的心也随着患者病情的变化而跌宕起伏,惊心动魄。每次出现异常指标,我们都要集体讨论,认真分析,查找原因,明确诊断,对症治疗。
当中有一晚,一个危重患者病情突然加重,值班医生抢救了一夜,最终还是没能抢救过来。
2月2日,郑永华上中班。遇到患者情绪烦躁,坚决不肯继续使用呼吸机,6个护士都按不住。眼瞅着血氧饱和度越来越低,郑永华当机立断,下达医嘱给予患者注射镇静针,患者很快安静下来,病情暂时得到了缓解。
处理好抢救患者,郑永华赶紧去看新转来的新病人。病人带着无创呼吸机,但血氧饱和度一直在80%左右。郑永华马上调整呼吸机参数,同时嘱咐护士给患者重新调整呼吸面罩的松紧度,尽量减少漏气,很快患者血氧饱和度升到了90%以上。
在隔离病房待一小时,手术衣裤都湿透了
“为了避免长久暴露于病毒环境造成自身感染的高风险,我们和患者之间的交流时间有限。”郑永华说,从每个房间出来,都要重新消毒洗手,全身喷洒医用酒精,避免交叉感染。
郑永华说,穿防护服时相对容易,脱防护服时非常危险,因为在脱衣服过程中,里面的衣服很容易被防护服的外层污染,这种概率非常高,稍有不慎就会把病毒带回清洁区。
从隔离病房出来,郑永华里面的手术衣裤都湿透了,感觉自己都要虚脱了,赶紧穿上一件羽绒服,避免受凉感冒。
“我在隔离病房里面前后总共待了1个小时,都已经受不了了,而护士们要连续工作6-8个小时,我由衷佩服她们的身体素质和敬业精神。”郑永华说。
金银潭医院负责院感的老师来查看病房。他们发现清洁区的物品摆放存在一些问题,会当场给予纠正。“我们对此非常感谢,只有严格落实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才能避免医务人员之间交叉感染,如果自己都倒下了,还怎么去救治患者呢?”郑永华说。
白衣战士穿银甲,不破病魔终不还
1月27日,李克强总理到武汉金银潭医院看望奋战在一线的所有工作者。
“克强总理的到来给了我们定心丸,也给了我们更大的信心。”郑永华说,总理都亲临一线,这就向外界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本次新型冠状病毒并不可怕,大家不必过度恐慌。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统一部署下,本次疫情一定会得到有效控制,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病毒。
28日,上海医疗队增补队员带着物资来到武汉,给了医疗队莫大的鼓舞。
这天,郑永华上完夜班回到驻地休息。刚躺下就接到一个同事的电话,说第一批上海援鄂医疗队增补队员10分钟后到达,希望休息的队员们下楼迎接,同时协助搬运各种物资。挂断电话立即起床穿衣,急速赶到一楼大厅等待增补队员们的到来。郑永华看到增援队伍里有自己科室的护士胡娜娜,非常高兴。“她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平时一直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驻地门口,郑永华遇到了从上海长途奔驰而来的货车,送来了一批物资,其中包括军大衣。“穿上军大衣,瞬间就温暖了,不再惧怕夜间的严寒。”郑永华说,因为货车挂着沪牌,大家倍感亲切,临别之际,货车司机举着“武汉加油”的标语向我们表达问候和敬意。
2月2日,从隔离病房出来回到办公室,郑永华刚好遇到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视频连线上海援鄂医疗队了解情况。“短短的几分钟时间,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上海市委市政府对我们的信任、关心和重视。”
“全国人民心系武汉,这个冬天不太冷!我们信心十足,一定能够战胜病魔。”郑永华说。
有上海朋友问他何时可以返回上海。郑永华改了一首古诗明志:病毒肆虐暗武汉,孤城遥望金银潭。白衣战士穿银甲,不破病魔终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