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1月30日演出《石库门的笑声》,主演毛猛达退掉了离沪机票。“我打算27日到29日演完《石库门的笑声》去度假,没想到票房太好,临时加了30日一场。”加场源自搭档沈荣海做客《疯狂的冰箱》,拿手菜白烧鸡勾起食欲也带动观演欲。毛猛达也变身抖音网红,转战新媒体“吆喝”,“2018年《石库门的笑声》问世,初期以中老年观众巨多,现在年轻人、亲子家庭越来越多。”
30日是《石库门的笑声》第69场演出,合计观众已超过6万。为将海派喜剧观众从荧屏引回剧场,《石库门的笑声》创作之初就确立目标:不对外录像,不电视转播,不单独外演。“不重复自己,不重复别人”,毛猛达、沈荣海这对加起来逾130岁的金牌搭档不断经历挑战与突破,“一直卡住,从支付宝、大数据到智能化,这些城市变化都是独脚戏没有碰过的新话题。”编剧梁定东属于快枪手,一晚能创作一个作品,但第一版《石库门的笑声》足足写了一个月。
《石库门的笑声》以上海标志石库门为背景、独脚戏传统的双档形式进行演出,借助脱口秀的外包装,裹着传统独脚戏的内核,内容涉及上海文化、上海制造、上海服务、上海购物“四大品牌”,讲述上海从硬件到软件、从金融贸易到文化生活360度全方位的变化。“自从开始演《石库门的笑声》,我们天天看新闻。”毛猛达、沈荣海根据每日时事即时创作独脚戏段子,春天有“垃圾分类”、夏天关注台风、国庆谈及70年变化。鼠年到来,海派过年民俗将出现在舞台,一连四天演出还会请来四位神秘嘉宾,有名演员,还有名主持,这也是《石库门的笑声》坚持已久的“彩蛋”。首演之夜,著名沪剧演员茅善玉给观众带来惊喜。她表示,沪剧和独脚戏一样都是上海“土特产”、家乡戏,正因为有了众多艺术家的努力,才有《石库门的笑声》这样的精彩演出。
沈荣海坦言,“一开始非常紧张,不晓得《石库门的笑声》能演多少场;有今天,我自己也没想到。”《石库门的笑声》讲沪语,但3%票房来自全国各地和美国、加拿大来沪观众,“他们回上海探亲,第一时间订票。票房火爆,连中国大戏院对面的饭店都营业额翻翻。老板开玩笑,这样做下去,三年后好上市了。”
早在策划之初,《石库门的笑声》确立要驻扎“演艺大世界”,聚焦于现场舞台艺术,而非荧屏。这并不意味着“笑声”被“圈禁”在剧场。毛猛达和沈荣海将独脚戏这一本土曲艺带到医院、社区、学校甚至交通岗亭,三八妇女节让吴尔愉等劳动模范改飞“石库门”;五一劳动节,他们来到延安西路、华山路口,慰问基层第一线交警;六一儿童节到少年宫给孩子们讲笑话,还受邀为苏州滑稽剧团演员进行夏令集训授课。
随着场次不断累积,毛猛达、沈荣海敏锐意识到开拓新观众群体重要性。去年12月12日,毛猛达在抖音开设账号,一个月6条短视频,迎来超过8万粉丝,其中一条“上海人吃的没‘浇头’的是什么面”,点赞超过4.2万。毛猛达不光出镜,还时刻关心网友反馈,“前两天我发了一段过小年的视频,被‘提意见了’:上海人不过小年,只过小年夜。”夹杂在数千条好评里的“不同声音”,反而让毛猛达更开心了,“说明阿拉上海年俗,大家都记在心里呢。”
作为《石库门笑声》大本营,中国大戏院也给予本土曲艺充分支持,每月一轮的演出,积极配合剧组做好后勤服务。中国大戏院总经理李桂萍表示:“剧场是一座城市面向世界各地游客的窗户,我们代表的不仅是一家剧场,也代表着‘演艺大世界’的面貌和未来亚洲演艺中心的形象。”
申城正涌现越来越多剧场,如何做出特色,形成差异化竞争,是剧场能否百花齐放的关键。自《石库门的笑声》驻场以来,中国大戏院先后引进滑稽戏《乌鸦与麻雀》《哎哟!爸爸》等,渐渐在牛庄路形成一个崭新的本土“笑艺术”据点,与仅一个路口之隔、以悬疑剧为主的新光剧场相互辉映。每逢两个剧场都有演出,牛庄路到宁波路一带,人流涌动,以前只是游客,现在更多的是赶场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