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第一位英译全本《三国演义》的中国人,她也是《大学英语·听说教程》的编者。德高望重的翻译学者、华东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教授虞苏美先生近日逝世。为缅怀虞苏美先生高尚品质与卓越成就,外语学界与出版界的专家学者、英语系历届校友、青年教师与学生于26日举行座谈会,追思虞苏美先生的“为人、为师、为学”。
虞苏美教授
虞苏美生于1940年,浙江镇海人。1964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并留校任教。1978-1980年赴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进修,获教育硕士学位。1987年赴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访学。1990年获评教授职称。1992年获得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称号和上海市巾帼建功奖,2000年退休。
虞苏美学生时期参加学术研讨会(第二排左二)
虞苏美先生将其毕生精力奉献给了英语教学与研究事业,不仅教学工作精益求精,水平卓越,深受学生推崇与爱戴,在教学研究中更是兢兢业业,治学严谨,成果丰硕。曾发表“英语歧义现象初探”等论文,译有《写英文信》,合译有《达洛卫夫人》,合编有《美国二十世纪小说选》(上、下册)、《英语语体学和文体学论文选》《综合英语教程》等,主编《大学英语听力》(1-6册)。她编写出版的多种大学英语和英语专业教材,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誉。
虞苏美编著《大学英语·听说教程》
退休后,虞苏美先生依然潜心教研,笔耕不辍,主编的《大学英语·听说教程》入选第一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她于2015年至2017年倾力打造的《三国演义》(The Three Kingdoms)汉英对照版,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翻译的120回《三国演义》全本。
华东师大外语学院英语系、翻译系主任陈弘教授在会上回忆了自己与虞先生共事的经历,介绍了虞先生翻译《三国演义》全译本的工作,称赞其匠心独具、高屋建瓴的笔势将这部“跨时代、跨民族、跨国度”的鸿篇巨著生动地重现给了广大读者,为促进汉译外事业和中国文化大踏步“走出去”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虞苏美译著《三国演义》全本
华东师大外语学院院长、翻译家袁筱一教授高度评价了虞苏美先生所译著的《三国演义》全译本在《三国演义》译著史上独一无二的影响力,以及多年来虞先生在学术研究、教材编写、著作翻译上所作出的默默无闻而又成就非凡的贡献,“这么多年,虞苏美教授做出了如此多的贡献,但她几乎一直是‘隐身’的。翻译,从某种程度上说可能就有‘隐身’的概念,这也是外语学院教授们一种特别的气质。”
华东师大外语学院前英语系主任、复旦大学前外文学院院长曲卫国教授是虞先生的学生与同事。曲卫国认为,虞苏美先生在学问上的造诣堪比陆谷孙教授,但虞先生为人极为低调,使得先生的成就很少为世人所知,然而虞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厚的语言积累、平易近人的处事之风却让自己以及同学们印象深刻,终身难忘,大家都将虞先生视为自己的楷模,深怀敬仰之心。
虞苏美教授与学生曲卫国教授
华东师大英语系王改娣教授对虞苏美先生《三国演义》的译本做了深入的专业解读。王改娣指出,翻译有归化与异化两种方法,归化强调翻译尽量向目的语靠拢,增加译文的可读性,容易被读者所接受,例如,国外汉学家的《三国演义》译本往往就对其中一些特有的中国文化现象做归化处理,将“麒麟”译成“独角兽”,将“凤凰”译成“孔雀”,但这种翻译方法却丢失了蕴含于这些概念中的中国文化。异化强调翻译尽量向源语靠拢,但这种方法可能会使读者难以理解译著的某些内容。虞先生的译本在归化与异化中达成了极好的平衡,她的翻译既尊重原著,保留了中国文化所特有的概念,又以注释的方式对这些概念进行了阐释,使得读者既能理解作品的涵义,又能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
追思座谈会现场
与虞苏美先生一起编写《大学英语·听说教程》的李慧琴教授,回忆起与自己相知60年的“闺蜜”与搭档,几度哽咽,泣不成声。虞苏美先生不同时期的学生蔡旭敏、胡全生、陈茂庆也从不同视角追忆了虞老师对于他们的影响。在他们的眼里,虞先生是兼具形雅、言雅与神雅的优雅化身,“我们入学的时候水平相差很大,就像专家给中学生甚至小学生上课一样,但她从来没有对我们发过火,甚至她去世前没多久还在短信里指正了我的一个语言使用的错误。”
华东师大外语学院英语系青年教师张琳表示,尽管自己没有机会在课堂上聆听虞先生的教诲,但是虞先生的著作成果却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外语学习者,这便是一种影响力,而自己在聆听虞先生的事迹后,深受震撼与感动,这又是一种影响力。青年教师们应该以虞先生为楷模,保持外语学院严谨治学、追求卓越、低调处事的良好传统,充分发挥外语人在语言与文化上的优势,为中国文化影响力的提升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