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入选国家工业遗产的核心物项,主要有办公楼、国民政府时期财政部部库旧址、蓄水塔,以及万两天平、轧机、冲床、光边机、美式压印机、仿法雕刻机、翻模机等早期造币设备——这些珍贵历史遗存贯穿硬币生产全流程
工业和信息化部昨天公布了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位于普陀区光复西路17号的上海造币有限公司位列其中,成为目前上海唯一获评的国家工业遗产。
上海造币厂建于1920年,由上海银行公会提议,北洋政府财政部批准,通和洋行设计,姚新记营造厂承接施工完成。作为中国货币制度近代化和上海工业文明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与实施者,上海造币厂于1928年更名为中央造币厂,1933年开铸银圆“船洋”,推动了近代货币的“废两改元”和“币制统一”。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造币厂先后铸造四套人民币流通硬币,并建成国内唯一的钢芯镀镍生产基地,开创了共和国造币事业的多项“第一”:生产了我国第一套流通硬币、第一套贵金属纪念币、第一套普通纪念币、第一套熊猫投资金币,并多次荣获克劳斯“世界硬币大奖”。2008年顺应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趋势,更名为上海造币有限公司。
此次入选国家工业遗产的核心物项,主要有办公楼、国民政府时期财政部部库旧址、蓄水塔,以及万两天平、轧机、冲床、光边机、美式压印机、仿法雕刻机、翻模机等早期造币设备——这些珍贵历史遗存贯穿硬币生产全流程。其中,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办公楼于1994年获评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2007年“钱币生产中的手工雕刻技艺”跻身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厂区建筑群以“原中央造币厂旧址”之名,荣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在保护的前提下,让工业遗产不再“低调”,已成为时下的社会共识。近年来,工业文化的挖掘与保护成为推动工业多样化发展的新思路。2016年,工业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强工业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促进工业文化发展。从2017年开始,每年年底公布最新一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名单,主要针对1980年以前建成、具有鲜明工业特色和工业文化价值、主体保存良好、产权关系明晰的工业生产、储运和活动场所。经过报名推荐、专家评审、现场核查等多轮筛选,最终敲定名单。前两批共计53处,第三批49处。
在这个“聚宝盆”,看尽3000年货币
明年将迎来百岁诞辰的上海造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币”),是苏州河两岸为数不多仍在运营的工业遗存。其设计生产的普通纪念币、金银纪念币在收藏界历来唱主角,比如最近炙手可热的泰山币。面向未来,这座“造币王国”阔步转型。目前栖身于办公楼一层的上海造币博物馆有望从现在的三个展厅、700平方米,扩至整个楼层,展览面积翻倍;在安全合规的前提下,适度简化参观流程,规划工业旅游线路。
在上海造币博物馆,你能见识到重达8吨的保险库门,厚约1米,是厂内原国民政府财政部库房的库门,配有20个门闩、两套密码门锁;还有一架比人还高的万两天平,最大称重量为300公斤,精度可达0.01盎司(约0.3克);馆里还陈列着当年全部由美国进口的造币机器,如碾片机、冲床、光边机、压印机,有些机器通电后还可以继续使用,只是效率跟不上现在的机器了。
馆藏的300余枚钱币,历史跨度达3000年——最早从货贝算起,依次是春秋时期刀币,最早使用纪元的开元通宝,宋徽宗亲笔书写的大观通宝,还有被戏称为“中国历史上最短命货币”的祺祥重宝,仅存世60天。这里也完整保存了自1933年国民政府时期开始,上币生产的银币、铜币、铝币、镍币和白铜币,甚至金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展陈中有一枚秦半两货币,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使用的第一枚全国统一货币。“半两”二字代表重量,相当于现代的7.5克左右。
对造币而言,雕琢的大半功夫花在制作模具上,往往需要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1982年,上币开始生产熊猫金币,为了体现熊猫耳朵、眼睛、四肢等处的黑色,工艺人员采用了凹刻法——把肢体部分凹刻成跟底面同样的高度,采用镜面的方法,通过光线的折射表现黑色,在其他的皮毛部分采用喷砂工艺,释放出柔和的皮毛质感,让熊猫憨态可掬的形象跃然于金币之上。上币也承担了人民币流通硬币的生产任务——第四套人民币一元硬币“牡丹”曾“开遍”神州大地,第五套人民币一元硬币“菊花”和2019版第五套人民币硬币也是其主要产品。包括大名鼎鼎的北京奥运会“金镶玉”奖牌也是上币所造,这是奥运奖牌史上首次采用金、玉镶嵌的概念,坚硬的金属和温润的玉石,在奖牌上相得益彰,体现出东方文化的独特神韵。可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重大历史时刻都有上币专业设计师将之浓缩刻画,定格在方寸金属之上,成为永恒的纪念。
近年来,上币积极与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等参观团体对接,并在“6·14”(在计划经济年代,上币的代号为国营614厂)纪念日等特定节日,通过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公开报名的方式,欢迎散客参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