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上海市静安区宝山路街道257、258街坊旧改征收基地举行居民集体搬迁仪式。静安区新闻办供图12月18日一早,上海市静安区宝山路街道257、258街坊旧改征收基地举行了基地生效及居民集体搬迁仪式,许多居民群众在基地共同见证了这一难忘的时刻。
8月31日下午,257、258街坊旧城区改建一轮意愿征询以99.57%的高比例通过,居民旧改愿望非常迫切。12月10日,“二次征询”签约首日,共有1826证居民签约,签约率达到99.24%,超过了90%的签约生效比率。
257、258街坊征收基地“二次征询”的成功,标志着静安区最后一幅“毛地”、全区剩余旧改地块中面积最大、情况最复杂、难度最大的地块——257街坊,即将成为历史。
该地块为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旧城区改建划定的征收范围为东至止园路、南至中华新路、西至西藏北路、北至芷江中路,居民总建筑面积约69596.14平方米,共涉及1840证2260户居民。
地块内房屋建造时间较长,多为二层式矮平房,没有独立卫生间。前后屋间距较小,整块区域里的弄堂通向周边的马路,暴雨天气屋顶漏水、屋内积水现象频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有些居民一住数十年,住在这里的居民无不希望早日脱离这种“蜗居”生活。
12月18日,上海市静安区宝山路街道257、258街坊旧改征收基地举行居民集体搬迁仪式。静安区新闻办供图
即将告别手拎马桶的“蜗居”生活,西藏北路750弄的王阿姨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1979年,王阿姨插队落户回到上海,一直居住在此地。她和丈夫在西双版纳相识并结婚。在这间上下3层仅有2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王阿姨的儿子在这里结的婚,孙子出生在这里。走上狭窄的楼梯,走上王阿姨家的二楼,沙发床外加餐桌占据了房间的大半部分面积。王阿姨说,“没有独立的卫生间,一到下雨天就漏水,大家都想早点搬走。”
徐先生从5岁开始住在257街坊,至今已有54个年头。徐先生一家三口住在10平方米左右,层高不足2米的2楼,楼上阁楼住的是他大哥一家。徐先生的父母养了5个儿子,3个女儿,他排行最小。
徐先生家的一本租赁证上有11个人的姓名,涉及3本户口簿,牵涉到多户人家。由于户数多、人口多,徐先生和兄弟姐妹碰头后,徐先生自愿做出了让步。他认为,政府已为改善居民条件考虑了很多,大家都是兄弟姐妹,血浓于水,没有必要为了房子挣得六亲不认,大家应一起走向新生活。
在这里,居住着许多高龄老人,即将搬离这居住了一辈子的家,难免有些不舍。中华新路387弄的徐奶奶和老伴周爷爷都已是93岁的高龄老人,搬迁前在老房子前拍摄下珍贵的照片留作纪念。
天通庵路48弄的百岁独居老人王开文长年靠居委会和邻居照顾。居民区干部帮助其做好了摸号、签约等工作,邻居安慰他不用担心,等安置好一定会带他一同入住新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