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开辟无限感知,5G带来超速传输,插上AI和5G之翼的上海北斗导航产业,正在积极构筑适用未来N种应用场景的新时空。今天上午举行的2019上海国际导航产业与科技发展论坛上,上海北斗导航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正式启动。作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四梁八柱”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台将围绕复杂场景高可用高精度融合导航技术提供研发、标准、测试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等技术共性服务,建成场景适应性导航技术研发支撑体系。
目前,上海已初步建成重点车辆监控、大众位置服务、社区矫正监管、智能公交应用、高精度位置服务、WiFi室内定位等六大应用系统,部署完成的约8万台套北斗终端,引领全国北斗导航产业发展。
居家服务买汏烧,医院诊疗“跑腿王”,公交班次早知道,银行排队“帮侬忙”……AI机器人创新应用正在百姓生活中崭露头角,但是一旦到了导航信号欠佳的地方,AI机器人可能变“铁桩”。各种应用场景间的导航信号切换自如,正是上海北斗导航研发与导航功能平台目前着力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
上海北斗导航创新研究院院长郁文贤告诉记者,北斗导航产业发展已经从追求“硬精度”发展为开拓“软服务”,卫星导航应用成为无人系统的核心支撑技术。
据介绍,平台已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亚毫米级低速无人系统定位导航测试场。约3000平方米的“无人系统综合实验区”在西虹桥高光路北斗产业园区,接待来自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导航企业做测试。其中,室内测试场主要面向无人机、地面机器人等低速智能无人系统,提供典型场景下导航、感知、控制性能等精确测量和性能评估,形成相关的测试标准与测试服务能力。仅辅助导航一项,“实验区”就可做视觉、雷达、激光、惯导等多种测试,基本能满足位置服务企业的各项需求。
“我们在平台测试中发现,有些国外品牌的导航终端产品在城市林荫场景中水平定位误差较大,高架下场景惯性导航定位结果也有偏差。”郁文贤举例说,医疗机器人对医生病人都很重要,但它不能只在一幢楼里服务,院区中从一幢楼到另一幢楼自主穿梭,如何实现无人导航、定位准确?再比如,室外导航的定位精度可以达到米级,但这对个性化的汽车服务来说是不够的......“我们进行的实验场测试,取自城市复杂应用场景的真实数据,重点突破位置导航的卡脖子问题。”
据悉,上海北斗导航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是上海市政府首批通过审核的18个平台之一。上海西虹桥导航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平台承建单位,将集聚产业链核心单位优势资源,在共性技术协同研发、技术成果转化、联合建设联合运营等方面,与上海复控华龙微系统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等展开深度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