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由上海市政府参事室主办的“上海2019参事国是论坛”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步入新时代的民生发展”。
“中国正迎来快速而持久的老龄化浪潮”,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宏民在该论坛上指出,面对未来迅猛的老龄化高潮,上海现有养老服务无论从供给模式还是数量结构都很难适应未来老年人需求的不断增长。
论坛现场。澎湃新闻记者陈伊萍图
目前养老服务难以适应需求
陈宏民在论坛上分享了参事课题成果“顺势而为,促进转型:从养老事业到养老产业”。他指出,中国正在进入一个快速而持久的老龄化浪潮,按照国际标准从1999年中国就进入了老龄化的社会,60岁以上人口超过了10%。而上海可以说是处于老龄化高潮的潮头,60岁以上人口占比相当于全国的1.92倍,比重增速相当于全国的2倍;上海65岁以上户籍人口占比已达23%,而且这个比重正在持续增强。预计在未来30年,这个比例只会提高不会下降。因此,养老就会变成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所关注的大问题。
目前,上海养老市场有三大模式: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他透露,课题组通过调研发现,面对未来迅猛的老龄化高潮,上海现有养老服务无论从供给模式还是数量结构都很难适应未来老年人需求的不断增长,尤其差异化需求的涌现。
比如,机构养老结构性矛盾突出。陈宏民说,养老人口数量分布一定是橄榄型,收入结构是橄榄型,养老需求应该也是橄榄型的。但是目前上海养老床位分布不是橄榄型,而是宝塔型的。“低端保障性的养老无论是床位数、机构数都在3/4以上,中端的我们定义从月费用5000-10000元的档次,即使这么宽的范围占的床位数也不到1/4,这样就不符合橄榄型的结构。”
在社区养老方面,社区嵌入式养老密度、强度和灵活性都亟待提高。陈宏民说,目前很多产品还是以政府财政直接支持和大力度补贴为主,导致政府补贴难与市场化服务打通对接。同时面对一些特殊的老年人群体,比如高龄、独居、失能、半失能老人,养老的针对性服务跟进不够。另外,现有养老服务管理体制机制不顺,面临多头管理,效率不高。
建议政府转变观念职能,促进养老领域转型
陈宏民认为,上海应该成为探索养老领域转型的先行者,需要政府转变观念和职能,积极促进养老领域的转型,从政府主导的养老事业转型为政府推动的养老产业。
他进一步表示,除了加强顶层设计,做好养老市场发展规划外,要持续加大养老公共基础设施的供给,为社会资本进入创造条件,提升社区嵌入式养老的支撑强度。
课题组建议,要打造全市统一的养老资源信息披露平台,作为促进公平竞争和公证监管的重要抓手。“及时披露包括老龄人口状况、政府扶持政策在内的各类公共信息,为社会资本及时有效进入各类细分市场提供引导。规范披露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入住条件、空置床位、价格等必要信息,增加市场透明度,为老年人选择核实服务机构提供指引。鼓励披露养老服务的行为信息,及时机关给雷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
“创新财政补贴机制,优化养老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陈宏民还提出,要借鉴国外成熟经验,把更多政府的养老补贴从补供方转向补需方,尤其是新增产品,应尽量探索直接补贴需方的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