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有浦东“八百壮士”冲在改革开放最前沿,今有“先遣队”挑起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重大使命。随着临港新片区掀开建设大幕,广纳英才成为首要任务。明天,临港新片区将出台支持人才发展的若干措施。
9月25日,市委组织部会同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召开“追梦新时代在新片区绽放青春风采——选调生到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挂职座谈会”,在全市遴选了首批15名选调生到临港新片区,开展为期2年的挂职。首批选调生中10名为“90后”,另外5名则是“80尾”。
转眼一个多月过去了,这批年轻人在临港工作生活得如何,是否融入到临港快速发展中?记者走近临港选调生实地采访,聆听他们的亲身体会、感受他们和临港一起成长的日日夜夜。
学历最高的选调生:从“上天”到“入地”
“当天晚上,我接到被选调到临港的任务;第二天一大早,就来到临港这片热土报到。我觉得这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今年32岁的殷军是首批选调生中年龄最大,也是学历最高的人之一,南京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生毕业。作为年轻人里的“老同志”,他比其他选调生多了几份沉稳,也对临港新片区发展有更多积淀和思考。
图说:殷军在工作中。杨欢 摄
来临港之前,殷军在上海市金融工作局工作,目前分在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金融贸易处。和其他许多选调生对临港新片区情况较陌生不同,殷军在市金融工作局工作时,参与过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的制定,对临港新片区的总体框架、金融政策等非常熟悉。
尽管如此,谈到来临港的初体验,他坦言,“老革命”还是碰到了不少新问题。“如果说过去的工作是以顶层设计‘上天’的居多,来到临港后,则面临许多‘接地气’的现实问题。”
比如,过去他参与制定政策时,只是笼统地制定一些率先在临港落地的金融业开放政策,包括扩大金融机构外资股权比例、经营范围等。但在临港,有意向来投资的企业会具体咨询:如何找到合资伙伴、具体流程怎么办理等。“这都需要我们和其他各部门沟通协调,为企业打通奔赴临港创新创业的‘堵点’。”
在临港一个月多,殷军每天如海绵般如饥似渴地吸收新知识,也不断思考如何结合自己的工作,落实好中央交给临港新片区的重大使命。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要进行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力度的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并作出了“五个重要”的指示。“和我的工作有直接关系的是:统筹发展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的重要枢纽;这亟需金融配套服务上有所突破。我认为,无论在金融监管规则还是税收等配套支持政策,都要加快和国际接轨,打通离岸业务的‘最后一公里’。”
虽然身在临港,但殷军仍和市金融工作局保持着密切联系,既为一些临港的企业咨询办理相关业务提供便利,也把这里碰到的实际问题和老同事们沟通,为市级部门下一步制定政策提供“干货”。
殷军家在市区,开车上班要近一小时路程;虽然这里为他提供了人才公寓,但妻子也对他“约法三章”,其中一项就是:晚上8时前下班还是要回家。于是,他成了“两栖人”,在临港和市区穿梭。利用周末,妻子也来临港“视察”,殷军抽空带她“临港半日游”,漫步滴水湖畔,到大隐书局“劈情操”,在大学里重温校园的美好,品尝“网红”的阿新海鲜……临港给妻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更加支持丈夫的事业了。
“能把个人的成长和临港新片区的发展融为一体,是人生难得的经历。”殷军说,“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临港新片区如何和其他区域错位发展,体现出特殊经济功能区的‘特’字定位,精准筛选出符合临港新片区未来发展的企业,是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思考探索的问题。”
最年轻的选调生:目睹高楼平地起很兴奋
23岁的庞婉杰是“湘妹子”,也是首批选调生里最年轻的一位。庞婉杰来自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目前在临港新片区管委会规划和自然资源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