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款不退货,有人利用“闪电退款”诈骗网购平台被起诉。据媒体报道,2019年以来,长宁区检察院共计受理相关案件35件40人,目前已对其中18人提起公诉。相关案件的犯罪群体低龄化明显,其中不乏在校生,一名18岁学生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检察官提醒,要注意辨别“免费福利”“薅羊毛”等标签背后是否存在违法犯罪行为。
抢抢红包,赚赚积分,享受折扣,兑换礼品……这种获取优惠的方式被戏称为“薅羊毛”,本来是一种消费中的正常行为。不过,部分“薅羊毛”行为却有些变了味。前几日,一家网店错将脐橙价格写成“26元4500斤”,疑似被“羊毛党”盯上,被“薅”出近700万元订单。这些人并不是真想要这么多脐橙,而是知道网店难以发货,意图通过投诉网店虚假宣传,获得赔付金。
如果说,有些故意利用商家失误、平台漏洞“薅羊毛”的行为是道德有亏,那么,有些恶意“薅羊毛”行为,已经跨过了法律红线,甚至走上了犯罪歧途。
有人针对某APP奶粉买一送一活动,注册了20万个账号,利用技术漏洞“薅”走两万多桶奶粉,非法获利六万余元,因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有人为在各种网站中注册用户返利,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101万余条,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六个月;有人通过虚假刷单交易,骗取平台补贴金五万多元,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
恶意“薅羊毛”,可能把自己“薅”进监狱。在相关案例中,有人知道自己的行为“不是什么好事”,但“没想到事情这么严重”,有人以为“法不责众”,得手后一发不可收拾,都体现出法律意识和是非观念的淡薄。即使有些恶意“薅羊毛”行为还够不上违法犯罪,但也有悖诚实信用原则,可能导致一些商家因不堪重负只能关门歇业。“羊毛党”成为网络黑灰产中的重要盈利模式之一,也已引起关注。
合法合理的“薅羊毛”,消费者从中得到了实惠。但切勿因一念之差,在“薅羊毛”中变身“饿狼”。触犯法律,终将付出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