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世界500强掌门人来到上海,参加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市咨会),为城市发展献计献策。今年,是第31次会议。
市咨会前一晚,记者专访了市咨会副主席、普华永道全球主席罗浩智(Robert E.Moritz)。这个以“上海”为主题的访问,令他在短短30分钟内说了17次“opportunity”(机会)。
联通上海,联通机会
记者:您认为上海在金融开放以及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中能发挥哪些作用?
罗浩智:和其他世界各地的新兴城市相比,上海的优势在于有很好的基础设施、交通便利,能吸引大量人才,这是一个城市成功的关键。
上海正尝试向更多金融机构开放,这一点全世界都看到了,并且全世界都在期待这个计划能加快执行。与此同时,中国正推进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对于参与倡议的国家而言,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与中国主要城市的联结。
因此对我而言,普华永道与市咨会的联结,就是联通上海继而联通、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各种计划的机会。因为上海可以在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重要而专业的金融作用,而且“一带一路”倡议中大量基础设施实施和其他项目中,有许多专业人员都来自上海。
改善周边,吸引人才
记者:您认为在我国积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上海是否有机会进一步提高自身竞争力?应该注意些什么?
罗浩智: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受城市化影响,在世界范围内,城市在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地位变得越来越突出。显而易见,上海所呈现的机会,以及其自身的经济实力,使它有望成为未来世界上最好的城市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容量瓶颈”问题,尤其成本问题无可回避。上海如何营造一个相对低成本的环境?我认为城市不能无限扩张,上海可以给它的周边地区提供更多的选择性。越是考虑和致力于改善城市周边区域,那么对于想在城市附近投资的公司和想住在城市附近的人来说,就意味着拥有越多的机会。上海要画好一个环,这个环有完备的通勤基础设施,有较低的生活成本,并且因联结而获得技术与人力资源。随着长三角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认为上海正在创造一系列更大规模的选择,这也将使上海得以继续繁荣与发展。
服务制造,架设桥梁
记者:您对于上海自贸区政策制定和实施有何建议?
罗浩智:现在围绕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已经出台了一些新举措,这些新举措未来一定将有利于上海、中国甚至全世界的发展。在这些新举措实施过程中,首先要关注的是,如何通过这些政策为自贸区和上海吸引来真正想在此工作与生活的合适的人才。要用“开放”的心态去吸引中国其他城市及其他国家的人才来上海工作。
其次,在经济发展方面也需要一定的激励措施,包括适当的产业政策。我很清晰地看到,上海的政府部门已经在做了,特别是在制造业方面。制造业是基础,我认为,一个国家或一座城市在为制造业制定产业政策时,一定要将眼光放长远,要让这个政策有利于国家或城市的制造业未来10年、20年甚至30年的发展。
从现在看,人工智能、机器人、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发展已为当下的制造业带来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景象。下一步上海可进一步关注为这些制造业企业服务的行业,如信息产业、高端服务业等。尤其是信息产业,它未来将成为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桥梁。
深耕中国,服务全球
记者:明年1月,《外商投资法》将生效。您认为,这部法律生效后会让哪些领域的跨国公司受益?
罗浩智:我认为,在考虑哪个方面受益更多这个问题时,重要的不是去看法律让“开放”这件事发生了,而是要看现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在哪里。首先,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还在继续。其次,中国人的消费、投资和获得回报的意愿正在增强。人们对获得数字信息技能的教育需求、对健康保健的需求在持续增长,城市与乡村的联结性也在不断增强。从技术层面说,数字技术对各个行业的发展都非常重要,并且能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在全球化趋势下,世界各地的产业都可能因为中国正在发生的创新而受益。所以,《外商投资法》的实施对跨国公司来说,并不仅仅可以让它们在中国建更多分支机构,服务当地的消费者,还能让它们更多深耕中国市场,从而服务全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