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风吹拂着河边的胡杨,河水映照着天上的月亮,妈妈在月光下,讲述着家乡,她说家乡有一条黄浦江……”今晚,“共筑中国梦”——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上海市群众文艺主题作品展演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星舞台举行。
“这些年在上海群文新人新作的舞台上,每年都有各种门类反映援藏、援疆、援青题材的作品。此次展演,特意挑选了其中的优秀作品。”市群艺馆创作部主任王晓宁介绍。他表示,上海对口支援新疆、西藏、青海等地,很多医务人员、教师、科研人员奉献多年,为祖国的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这样一个群体,对于上海群众来说并不是十分熟悉。群舞《高原上的白玉兰》、情景小合唱《种子》、音乐剧小品《远方》等八个节目组成了今晚的展演。
温暖千万家
图片说明:小品《不定期失踪》
小品《不定期失踪》讲述了一位妻子碰到家里有事,经常联系不上丈夫,于是产生误会,亲自来到青海当地,看到丈夫的工作和生活……这个故事源自编剧俞志清看到的一篇报道。2016年1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位上海援青干部的《一封家书:孩子,别怪我“不定期失踪”》,因为海拔高,手机经常没信号,因为离家远,家人需要的时候经常不在身边,所以“不定期失踪”。
俞志清被打动了,年近60岁仍奔赴青海,与援青干部共同生活,探访藏族牧民。他发现,援青干部们相当辛苦,要克服生活环境上、语言上和理念上的差异。最终,他确定了从上海小家切入,走进援青干部的世界。当晚,曾援青三年的展子栋也来到现场观看演出。他告诉记者,虽然缺席了自己孩子的成长,但在那里组建了一支高原足球队,圆了孩子们的足球梦。
“远方,到底有多远……”支教云南的上海青年女教师杨盼盼即将返沪,临行前,她给学生们上了一堂特殊的课……音乐剧小品《远方》的编剧叶笑樱表示,她的朋友就在一个民间组织负责为贫困地区孩子捐款助学,每年2000元捐助一位孩子。“你别小看这2000元,很可能就改变了一个孩子的命运。”在上海像这样的组织很多,还有不少青年教师或大学生放弃优越的生活,来到山区,成为支教老师,付出青春和热血,义无反顾。
谱写民族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