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华东师范大学博物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和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研究所主办,海上风民俗博物馆承办的“经纬华章——上海土布的时代叙事”展于日前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图书馆二楼展厅开幕。展览以“上海土布的时代叙事”为主题,作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华东师范大学建校68周年的献礼。
“经纬华章——上海土布的时代叙事”展为该校“一带一路非遗保护”系列展览之三,策展人为华东师范大学民俗研究所田兆元教授带领的研究生团队。此次展览聚焦于不同时期上海传统手工织布(土布)的历史,讲述了上海地区自宋、元、明、清、民国、新中国建立以来直到非遗时代这一时间脉络上的土布故事。展览共分历史、民俗、文创三个篇章。
展览共展出土布经典纹样、土布民俗文物以及土布文创衍生品近300件。其中珍贵文物包括刻有黄道婆雕像的脚踏三锭纺车、清代纯色紫花布匹与紫花包袱布、高丽布、三林标布等。而三匹分别织于上世纪70年代的崇明百字(子)布,以“北京天安门”“十月一日,吉日大喜”“美丽青春、美丽未来”的字样,为祖国70华诞送上节日的贺礼。
清代紫花棉布
海上风民俗博物馆收藏的三绽纺车上刻有黄道婆形象
民国时期的历史文献中,特别展出了1929年4月29日《申报》新闻《棉花当选为(上海)市花》,1930年胡蝶等电影明星穿土布旗袍,以及“布衣博士”邰爽秋支持土布、支持国货等珍贵的历史照片。
民俗服饰中,土布百纳衣、头巾布、作裙等典型江南特征的民俗服饰,生动地讲述了上海的民俗风情与生活,勾起了不少前来参观市民的生活回忆。
土布纹样墙
非遗时代篇则集中在由非遗传承人、土布设计师、高校学生等多角度呈现的土布时装、家居装饰、旅游商品等跨领域组合文创衍生品上,这些作品将土布之文化意涵、土布之审美以及都市文化生活中的土布文化重新带回当下的生活世界。
连日来,展览迎接了大量校内外师生与社会观众,上海土布这项已被渐渐淡忘的非遗事项,以展览的形式进行时代叙述,重新又被带进了当下的时尚生活,更为有效地进行了传播。
上世纪70年代的嫁妆布,当年的红纸还未拆去
展览时间自9月25日持续至10月8日,展览地点为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东川路500号)图书馆二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