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MBA”证书、外公的数学小词典、“三五牌”台钟、“上海牌”老手表、手工缝纫机、搪瓷杯子、带喇叭的老式收音机、一张张泛黄晕的全国粮票、月票等,这些带着年代感的老物件,承载着几代人美好的回忆和时代变迁的烙印。21日上海市教委等举行的2019上海市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月系列活动展示上,老物件吸引不少参观者驻足。这些老物件就像会讲故事的老人,在高速运转的信息化时代,老物件历经风霜,历久弥新,带来诸多启示。
一把尺,寻找时代的信条
市西初级中学学生林奕汇展示的是爷爷珍藏的一把尺。打开爷爷家里的书柜,翻到最底层,就能找到爷爷珍藏的一把尺。打开那把尺,只见密密麻麻的数字,细看原来都是三角函数、对数的数值。“说来是尺,更像是个储存器。每次提起这把尺,爷爷总是娓娓道来,讲述老物件的故事。”林奕汇说。
林奕汇的爷爷出身贫苦人家,条件艰苦,全家却都有着“知识改变命运”的朴素信条。爷爷恰好对数学、物理表现出极大兴趣,对钻研这些问题乐此不疲。当年,他会花费一节课的时间去思考一个问题;有时候,他奇妙地在睡梦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灵感,会半夜三更爬起来。那时候既没有电子计算器,又没有计算机,算盘对四则运算有很高的价值,但也难以给出这样的复杂数值。用这把尺,作为参考,就很方便。“这把尺,伴随了爷爷的整个中学阶段,爷爷以有这把尺为荣,也激励着他学习。”林奕汇说。后来,爷爷考进了大学,这把尺仍然时时伴随在他身边,始终是他进行物理研究的伙伴,他与这把尺一起更加刻苦地钻研问题。上世纪70年代,在研制舞台扩声系统电容传声器中,为了攻克指标,爷爷坚持在凌晨1点至3点反复试验,不断改进,取得了优异的成果。林奕汇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信条。随着科技和经济发展,现代人拥有了更舒适的生活环境,但有时可能会迷失自我。寻找信条,是人生的必经之路。
在市西初级中学邬辰妍家里,也有一把珍贵的尺。“太爷爷的尺,教会了我做人,也让我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邬辰妍说,听爷爷说,这是一把19世纪50年代的尺,比爷爷还老。当时的计算尺十分昂贵,一把就要十几块钱,相当于现在的几千元。太爷爷为了心中的学习梦想,省吃俭用,甚至省下自己吃饭的饭钱,也要买上一把计算尺。后来,他读完大学,以优秀的成绩留校做大学教授。这把计算尺一直陪伴他到逝世,是蕴藏他对学习的热爱以及独特的教学理念的物品。在邬辰妍看来,这把尺,不单单是一把单纯的计算尺,从中感受到前辈的谆谆教导和寄托的期望。
一扇一凳,家风代代相传
育才初级中学王智俊找到了奶奶的老物件——一把蒲扇。有一年暑假,奶奶不远千里从老家坐火车来看王智俊,行李里就有一把蒲扇。蒲扇呈黄色,上面有用蒲葵树的叶、柄制成的扇叶。扇的柄上穿着一个红线圈,以便挂在钩子上。每晚睡觉,奶奶用蒲扇为他扇风。奶奶说,蒲扇质轻、价廉,以前非常普及,而且环保、轻巧、耐用、经济。除了扇风,还能遮雨遮阳,放凳子上当坐垫。
随着智能家用电器普及,蒲扇淡出生活,大院子里轻摇蒲扇乘凉的场景已经很少看到。“小小的扇子,折射出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就算现在有了空调、电风扇,但蒲扇带来的那抹清凉最惬意,也是心头永远挥不去的记忆。”王智俊说。
老物件中,其实蕴含更多的是感情以及长辈对子女的爱。育才初级中学刘欣宇讲述了外婆家院子里的小板凳故事。据说,小板凳是曾祖辈那一代开始,代代相传到现在。小板凳的外表严严实实地包着各种花色的旧布片,布片里依稀能看到微微泛黑的木头中的零星几点木斑,凳子腿的下表面被磨得都能反光。“妈妈说,这个小板凳是她上学时坐的,外婆说小时候妈妈搬这个板凳时把门牙磕掉了,说话都漏风。后来,一家人吃团圆饭,奶奶把小板凳搬到大椅子上,用手按一按,看看放得稳不稳,好让我与大人‘平起平坐’。”刘欣宇眼中,外婆是个老农民,没读过书,也不识字,却把事情看得通透,这种珍视亲人的温柔,随着板凳代代相传。
讲讲“老物件”背后的故事
日前,静安区档案馆联合静安区教育学院、区校外联办,在中学生中开展以“老物件的故事”为主题的档案德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育才初级中学、市西初级中学、风华中学3所学校参与。“让学生‘学一学’档案知识,鼓励学生‘找一找’身边的老物件,‘写一写’老物件背后的故事,‘讲一讲’国家变迁,这样的活动很契合学生的特点。”市西初级中学德育主任单青晓说,在找寻过程中,以“小手牵大手”的家校合作形式,让老物件成为传承家风、喜看发展的物质载体。学生们寻找老物件后,回到学校在主题班会上,与小伙伴分享老物件的来源和故事;在教学中语文组共同参与,鼓励同学写出老物件背后感人故事,不仅传承家风家训,更好认识和理解家庭的变迁、社会的进步、祖国的发展。
据介绍,4个月的“老物件家国情”活动,共收到来自3所学校的百余篇关于老物件的感人故事,内容涵盖劳动奉献、家族情怀、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84篇小故事以及调研微课题已编辑成书。
2019上海市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月系列活动展示上,长宁区愚园路第一小学、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安师实验中学等16所学校成为新一批上海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习暨非遗校园优秀传习基地。截至目前,上海学校优秀非遗传习基地已有109家,由市校外联、市文教办主办的“我是非遗传习人”和“非遗空中课堂”在线课程有54堂课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