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我爱北京天安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图片·实物展”现场
东方网记者包永婷9月21日报道:“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这首只有四句歌词的儿歌传唱了50年,成为几代中国人热爱祖国的启蒙教育歌曲。今天上午,“我爱北京天安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图片·实物展”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开幕,展出从市民中征集而来的150幅与天安门的合影及其背后的故事,以及票证、书籍、徽章等300余件实物藏品。随着《我爱北京天安门》曲作者金月苓的哼唱,全场观众同声合唱起这首经典儿歌。
图片说明:《我爱北京天安门》词曲作者金月苓、金果临姐弟(摄影:叶辰亮)
展览现场,《我爱北京天安门》词作者金果临指着1972年4月23日《人民日报》复制品说:“报纸刊发了这首歌曲的歌词和简谱,从此这首歌向全国推广开来。”《我爱北京天安门》歌词创作于1969年11月29日,那一年金果临13岁,他说:“当时是小学升中学的时候,我学了一些简单的英文单词,比如I、Love、Beijing,写儿歌投稿,将这些单词组成了《我爱北京天安门》。最终歌词几度修改成为现在的版本。”他细心珍藏了《我爱北京天安门》从初写到出版到定稿到传播的所有变迁节点的相关资料,让参观者看到了这首儿歌的“前世今生”。
图片说明:《我爱北京天安门》获奖证书之一
金月苓当年是上海玻璃厂的一名19岁的女工,喜欢音乐,对谱曲也很感兴趣。对着当年刊登了儿歌的小册子,她挨个谱了曲,其中有一首就是堂弟金果临的《我爱北京天安门》。在完成谱曲之前,她并没有和金果临商量过。歌曲1970年9月正式刊登,如今金月苓还清楚地记得那天上夜班,当她拿着杂志兴奋地说给同事听的时候,同事在轰隆隆的机器声中却并未听清,于是她掏出样刊,指着自己的名字给人家看。
图片说明:2013年1月,金果临和金月苓第一次在天安门前合影
姐弟俩创作了这首经典儿歌,然而当时他们都不曾到过天安门。直到1988年,金果临因工作需要去北京出差。他回忆:“下了车从前门走过去,看到天安门就流泪了,心里有个声音在说:‘北京天安门,我来了!’”2013年1月,姐弟俩去中央电视台录制春节特别节目,趁休息时去了北京天安门广场,也是他们第一次在天安门前合影。
北京天安门,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最庄严的那一刻,成为许多中国人一生必定要去的地方,也见证了平凡人家数不清的美好故事。本次展览源起于北京朝阳区文化馆的一批老照片。二十多年前,北京朝阳区文化馆花了十年从朝阳区30多个社区居民家中收集来以天安门为背景的千余张老照片。这些照片集结了不同年代的人关于天安门的记忆。
图片说明:市民王力伟指着1974年照片中,他与父母第一次在天安门前合影的自己。
“天安门对于我有一种不可言说的情感。这世上没有一座广场能像天安门广场这样让我崇敬、敬畏。”照片提供者、市民王力伟说。王力伟的父亲是上海人,母亲是北京人,他感谢这次照片征集活动,回首之间才发现,天安门合影串起了一家四代各个阶段的重大时刻:1956年,父亲考入北京矿业学院,10月第一次在天安门前拍照;1964年父母完婚,奶奶来到北京,婚后一家三口在天安门前的合影;1974年,住在宁波的4岁的他第一次来到北京,与父母在天安门前留下合影;1996年,王力伟结婚,在天安门城楼上留下夫妻俩的合影;2004年,王力伟夫妻国庆期间带着4岁的儿子在天安门城楼合影,2015年国庆60周年,王力伟的父母再度在天安门前合影……
开幕当天还来了一群特殊的人群,他们有的名字叫“国庆”,有的名字叫“建国”,还有人生于1949。他们的年龄从三十到七十岁,跨越了五十年。1959年10月1日生的方国庆,几十年的公安工作中,破过无数起各类案件,也参加了无数次的重大节日和重要活动的保卫工作,他骄傲地说:“从警后,每个生日都在为祖国执勤。”黄建国的父亲曾是地下党,父母给他起名建国是为了让他铭记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今年31岁的严国庆,算是“国庆”中的年轻一代,复旦硕士毕业的他用知识改变命运,他希望用自己的努力,继续参与、见证祖国下一个繁荣昌盛的70年。
一组组老照片,一件件旧物,跟随着祖国发展70年的脚印,擦亮了尘封在一位位普通市民70年记忆中的生活印记,浸满家国情。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馆长萧烨璎表示,“再过几天就是国庆节了,希望能有更多的市民能在假期里前来观展,跟我们共同分享这一点一滴的爱国情怀,在细小的印记中见证一个大步流星、器宇轩昂的中国!”
展览将持续至10月20日。本次展览由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北京朝阳区文化馆、上海市收藏协会、文化上海云联合主办。主办方还将藏品及照片故事集结成册,供更多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取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