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文华奖、梅花奖、白玉兰奖艺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19日来到活动第二站——宝山区,体验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深刻变革,探索文艺与新技术、新模式的有机融通,为国际邮轮港、智能智造企业、社区街道的基层工作者们献上了一场高质量的戏曲盛宴。
"深扎”走进宝山智慧湾
架起科技和艺术的融通桥梁
在宝山智慧湾,园区内变废为宝的“集装箱”、随处可见的3D打印制作品、落地生根的艺术名家工作室,都让艺术家们切身感受到了科技与文化的跨界融合。他们在为这些科学创意啧啧称奇同时,也纷纷表示,传统戏曲不能固守舞台,而要拓展艺术空间,到生活中去、到群众中去寻找创作的活力和源头。
“这样的机会真的是很好,应该多一点。”著名淮剧表演艺术家梁伟平认为,亲眼见证我们国家高科技的发展,不但能提振人心,还能激发创作灵感,“我们面临的是最好的时代,一定要扎根人民,多出舞台精品。”
“智慧湾文创园创意无限,传统戏曲也要向他们学习,拓展思路,要创新,要高质量的发展。”瓯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第28届上海白玉兰戏剧主角奖获得者蔡晓秋深有感慨地说,“戏曲人真的应该多出来看一看,不能老是守着舞台的一亩三分地。”
参观3D打印博物馆
国家一级演员、上海市评弹团团长高博文表示,亲眼见证上海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让自己对上海、对祖国的未来发展都充满了信心。之前在大飞机总装车间看到的“长期奋斗长期攻关长期吃苦长期奉献”四句口号也让他感慨不已,“这跟我们戏曲工作者一样,都要做好长期攻坚的准备,好的作品是磨出来的,好的戏曲人也是日复一日练出来的。”他同时还表示,在新一轮信息革命浪潮下,戏曲工作者也要多考虑如何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创作出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作品。
台前幕后精心准备
搭建长三角一体化“戏曲纽带”
此次“深扎”活动汇聚了长三角地区艺术家,再次为四地的艺术家们提供了以演会友、以戏传情的平台,在走进群众、服务群众中分享感悟、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机会。借助深扎,许多上海人尚不熟悉的剧种也得到了集中展示。
演出中,艺术家们同台辉映,带来了《借扇》《宿庙题诗》《牡丹亭·寻梦》《打龙袍》《玉簪记·偷诗》《红灯记》《佘太君·祭旗》等经典名剧名段。蔡晓秋表演了瓯歌《戏旦》,一段婉转悠扬的演唱下来,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虽说是首次接触,但不少观众纷纷表示,还挺好听。
“我们淮海戏现在有七个剧团,全部在苏北,区域相对有点窄,非常盼望能借助这样的平台,多到上海演出。”江苏省淮海剧团淮海戏表演艺术家许亚玲说,最早来上海演出“害怕会没有观众”,没想到许多父辈来自苏北的观众都亲切捧场,对演出赞叹不已。
“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切磋技艺,交流思想,交流非遗文化的前景,在新时代如何与时俱进。”高博文表示,借助“深扎”的机会,艺术家们还达成了进一步交流互鉴的意向,“安徽剧协的秘书长跟我说,安徽也有很多评弹戏迷,很希望我们能有机会去安徽演出。也许明年,安徽的观众就能看到上海评弹团的节目了。”
“长三角区域地缘相近、人文相通,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文艺事业的协同发展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表示,“希望借这个活动,继续团结和带领广大戏曲工作者,到生活中来,到群众中来,寻找创作的活力和源头,广大戏曲工作者,紧扣时代脉搏,以传统为根,以人民为魂,扎实提升创作质量,努力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