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宋庆龄接受毛泽东、周恩来的邀请,北上投身新中国建设事业。这是她此前拒绝蒋介石、李宗仁参政笼络之后的一次重大政治抉择,也是她政治生涯的一个重大关节点。从此,她结束了颠沛流离的革命者生涯,开始了相对平和的稳定生活,以新中国伟大建设事业的领导者、规划者、实践者和传播者身份,活跃在中国政治舞台上。
今天由上海宋庆龄研究会、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宋庆龄与新中国”研讨会上,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孙中山研究会会长熊月之缓缓道出“宋庆龄的大爱情怀”。
活动现场
熊月之认为,宋庆龄一生,共有五次重要关节点。第一次是1907年-1913年留学美国,第二次是1915年与孙中山结婚,第三次1926年-1927年,公开揭露、谴责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声讨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第四次是抗日战争期间,高举抗日旗帜,支持抗日战争,包括亲临抗日第一线,慰问抗日将士;筹设临时医院,救助伤员;投身世界反法西斯运动;发起组织保卫中国同盟。第五次,便是1949年北上。
“晚年,美国记者斯诺问宋庆龄当年为什么要嫁给孙中山,她回答说:那是出于对英雄的景仰,出于少女的罗曼蒂克的念头,想为拯救中国出力。”熊月之说,所以从孙宋联姻,可以解读出理想主义、现代意识与独立精神三层涵义。
熊月之指出,1949年宋庆龄北上投身新中国建设事业,是她的一次重大政治抉择,也是她政治生涯的一个重大关节点。1949年的重大抉择,是她此前政治思想演变的结果,也是她的世界眼光、现代意识与独立精神的综合体现。他总结道:“近代以来,上海是全中国现代化、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也是弥漫着世界眼光、现代意识、爱国主义与独立精神的城市。这些精神,与中国传统的天下为公的理想一脉相承。宋庆龄则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
宋庆龄在北平火车站受到热烈迎接
1949年7月1日,宋庆龄在上海发表《向中国共产党致敬》一文,欢呼即将来临的人民革命在全国的胜利。9月,宋庆龄先生接受毛泽东、周恩来的邀请北上,共商建国大计,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担任了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成为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开幕式上播放了专题纪录片《北上——宋庆龄1949》预告片,该片将于10月5日晚8时在上海纪实频道正式播出,作为国庆节特别档节目。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徐建刚则从“共同的初心和理想”这一主题,阐述了宋庆龄同中国共产党并肩共同奋斗的基础,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共同的初心和理想。他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和精神最忠实的继承者、发扬者、光大者。宋庆龄先生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亲密战友、共同奋斗者,也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和精神最忠实的继承者、发扬者、光大者。宋庆龄先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帮助,正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理想,同孙中山先生毕生追求的事业是一致的。”
据悉,研讨会共收到论文43篇,包括中国福利基金会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性质和贡献、宋庆龄应邀北上参加新政协的具体过程、建国初期宋庆龄救济福利事业的转型、宋庆龄与新中国外交、宋庆龄国际传播思想与实践的时代意义与价值、1955-1956年宋庆龄出访亚洲四国的目的和意义等不同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