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地图上查南京西路860弄1号,可以看到此处标记着上海评弹团,同时也是乡音书苑所在地。
静安文史馆提供的资料显示:南京西路860弄1号,原来的地址门牌号为静安寺路830号。1947年《上海市行号路图录》上该处标注的信息较多,有“南海花园”“社会部全国合作社物品供应处”“合作广播电台”“浙沪警备司令部义务稽查大队”“上海市公训同学会”。
1949年前,《申报》中关于该地址记录较多的是“南海花园(饭店)”信息。大抵在1945年8月至1947年8月,都可以在报上见到这座花园的各式广告,从内容来看,应该是家川菜馆,但还兼具了消夏、听歌、跳舞、焰火、游园等娱乐休闲活动,更有驻场歌手及舞者。在“南海花园”内还有过一家民营电台——大约创办于1945年底的合作广播电台。
(静安区文史馆提供南海花园在申报上的广告和老照片)
资料显示,1947年之后这一地址成了民盟上海市的机关所在地。《宁波民盟史》(中国民主同盟宁波市委员会著,群言出版社,2012年)一书中记载该处为“中国民主同盟华东执行部”,而《中国民主党派上海市地方组织志》(陶人观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一书则显示台盟上海市委员会成立大会1949年7月31日在此举行。
1951年11月20日,上海市文化局戏曲改进处宣布上海市人民评弹工作团(1958年改为上海市人民评弹团,即今上海评弹团)成立,第一批18位艺人入住延安中路549号集训。1961年,因为延安中路同时有上海杂技团,上海评弹团搬离此处,先去他处,后搬到南京西路860弄至今。
听着母亲纺纱声的少年
赵开生和评弹名家陈希安一样,都是常熟的乡里乡亲。这一片土地,似乎是孕育评弹的天然苗圃。
赵开生幼年丧父,家境拮据。无力负担房租的母亲,只能带着两个儿子去家族祠堂里栖身。母亲白天为人浆洗衣服、绣花,夜里还要纺纱。祠堂里没有电灯,晚上只有一小盏油碗,点亮里面插着的几根灯芯作为照明。母亲在这样微弱的光线里彻夜纺纱,小小亮光衬托出周围黑影憧憧。年幼的赵开生见此情景总是害怕,一直依偎在母亲身边,即便困得频频头点地,也不敢一个人回房去睡觉。许多年后,当他唱起《珍珠塔》里有关纺纱的字句时,童年场景总会回到眼前。
祠堂里也住着另一户人家,那人是评弹票友,正式拜过师父下过海。平时在祠堂起居,他总是吟唱不已,久而久之,赵开生耳濡目染,也学会了四句《方卿见娘》。赵开生十岁那年,常熟电台开播,这位邻居带着赵开生前去凑热闹。赵开生的第一次亮嗓,就是在故乡的电台里唱这四句《方卿见娘》。
见孩子是这块料,赵开生的过房娘是陈希安的母亲,就将他推荐给已经在上海一炮打响的评弹名家陈希安。陈希安将赵开生带到上海引荐给周云瑞为徒。由于家境太过贫困,赵开生拿不出拜师的酒宴钱。1949年3月,在周云瑞生日时,他在陈希安的安排下给周云瑞拜寿,同时也算正式拜师。
把一生都给了评弹
到了上海,住在周云瑞家里,地点在淮海路大方布店对面。师父在经济上不计较,反而常给他零用钱,鼓励他有空就多去看电影,去大世界,也去其他剧院,多看看京剧和其他种类的艺术样式。大上海繁荣的演出市场令人目不暇接,让这个乡下来的少年大开眼界。
上海解放在即,为避时局不稳,师父让赵开生先回常熟,等到1949年秋天,局势稳定下来,赵开生再回到上海继续学习。到了上世纪50年代初,传统长篇书目一度不能演,周云瑞将一部《珍珠塔》剧本交给赵开生,嘱咐他回乡研读。师父说:“如果还能演出,就好好去演。如果不能再演出,你就早点学一门别的手艺谋生。”回到常熟后,赵开生巧遇童年的同学、后来也一起学评弹的饶一尘,两人拼档演出,在苏浙一带渐渐有了名声。赵开生1959年加入上海长征评弹团,此后又和饶一尘先后加入上海市人民评弹团(今上海评弹团)。他们都没有去学别的手艺,而是把一生都给了评弹。
在上海评弹团,赵开生说表细腻,弹唱工整,所谱的毛泽东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尤为成功,影响很大。到1978年结婚之前,赵开生一直住在南京西路860弄,这幢别墅,成为他的事业和生活的见证。
而这幢房子,也在时代的变迁中慢慢变化。周边高楼渐起,夜晚坐在花园里乘风凉也看不到外面风景了。到了上世纪80年代,苏浙沪等地的一些书场关闭,评弹演出受到一定的影响,且上海原有的书场设备陈旧,因此兴建书场成了演员和听众的强烈愿望。1985年,上海评弹团决定征集社会资金,将排练厅改建为高档书场。先后与二十多个单位协商洽谈均未成功。
1984年底,常熟福山乡华福实业总公司成立,上海评弹团前往慰问演出。当得知评弹团的愿景后,公司即与评弹团签订了合同。曾贡献出许多优秀评弹演员的常熟,这一次又为上海评弹团提供了投资。1985年11月5日,由陈云题写匾额的“乡音书苑”书场在南京西路860弄开张,半年即演出160多场,场场客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