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6日,习近平在上海考察,走进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逐一察看综合服务窗口、托老所、党建工作站等。习近平叮嘱,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在社区。社区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要及时感知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加以解决。
现如今,一年即将过去,总书记叮嘱的工作做得如何了?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又有哪些新的变化?“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回访式蹲点调研就来到了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回访上海、重温嘱托。
为老综合服务:当场办结事项从38项增加到50项目
走进上海市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老人们洋溢着笑容的脸庞便出现在眼前。
记者现场看到,市民驿站一楼社区食堂,一日三餐、每天开放,20元内吃得又香又饱;边上的天宝社区家庭医生诊所,3个全科1个中医科,老人们可刷医保卡配药;走上楼,不同的区域里,老人们做着手工、看着书、打着康乐球、唱着歌,还有陪着孙辈一起玩耍的……
嘉兴路街道党工委书记狄梁告诉记者,“嘉兴路街道的老龄化程度近38%,为老服务一直是街道工作的重点。能亲眼见到习近平总书记,并得到他的鼓励,大家都特别激动。对于综合为老服务,我们还要向更高标准更好水平努力,不负总书记的重托。”
在基层社区工作中,市民驿站是一个重要“站点”。在市民驿站的综合接待大厅,记者看到,前台设有为老服务接待、社区事务延伸服务点、党群服务三大窗口。嘉兴路老龄办负责人何申琰介绍说,为老服务街道窗口平日里络绎不绝,为社区老人提供业务办理、政策咨询、服务介绍等,也是上海市首批养老顾问点之一。
采访时,恰巧69岁的张阿姨今天前来办理医保卡。“以前这里是不能办的,我都要去1公里外的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办,现如今家门口就可以办理,真的方便很多。”
一年来,市民驿站第一分站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内容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咨询事项由原来的169项调整至188项,增加调整包括城乡居保缴费银行卡信息采集、城乡居保缴费银行卡解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登记信息变更申请等在内的十余项事项。当场办结事项也由原有的7大类38项调整、增加至目前的9大类50项,增加包括婚姻登记档案查询、独生子女整档案查询、再生育子女审批档案查询等12项事项。
社区食堂成“网红”:改造后每日供应量能达到2000人左右
炒杭白菜2元、肉末茄子3元、土豆肉丝4元、油爆虾10元………在嘉兴路街道市民驿站第一分站还有一个“网红点”,那就是在周边地区都赫赫有名的“社区食堂”,因为价格公道、菜品质量高,不仅老人们喜欢来,更有不少白领小年轻也慕名而来。
眼看着客流量越来越大,食堂接待能力捉襟见肘,如何才能满足更多老年人的助餐需求?嘉兴路街道也正在探索为老送餐新举措。
“社区食堂后厨今年开始了更新改造,进一步扩大面积,同时也加强干湿分离,保障后厨食品卫生。”社区食堂劳经理告诉记者,改造后的社区食堂每日供应量能达到2000人左右,包括堂食以及外送。
今年,嘉兴路街道还开设了五个助餐点,让居民们直接在家门口就可用餐。助餐点每日供应两种套餐,价格均为11元。而为丰富居民们的助餐形式,满足多元化的口味需求,今年嘉兴路街道还计划与一家国有餐饮机构上线移动订餐服务。届时,居民们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就可实现移动订餐,还可以自选菜品,不受套餐限制。
老有所学:日间照料中心增“新时尚”课程
老人吃饭不愁,平日里休闲娱乐也不愁。在驿站的二楼,日间照料中心内的不少老人的精神和气色都非常好。
79岁的喻昌珠老人,因为身体不好,去年6月和老伴一起来到了日间照料中心。喻老有一双巧手,平日衣服都是自己做。在这里,这双巧手发挥了更大的用场——可以教其他老人一起学习编织。她说:“手机套、茶杯盖,我们都编织出来了!在这里生活特别丰富多彩,除了手工活动,每天还要做健身操、手指操。每周营养搭配也很好,吃得很不错。”
日间照料中心负责人陈燕告诉记者:总书记叮嘱后,我们又丰富了学习课程,新增“新时尚”课程。“我们结合海派文化,设计不同的活动,使老人获得由内而外、身心结合的满足感,在原有的手工、唱歌、书法、烘焙、益智游戏等课程的基础上,今年又增加了插花、打击乐、垃圾分类互动游戏等,还聘请专家来传授茶道、水墨画等教学,联系一些爱心企业和志愿者上门为老人送活动、送演出,做到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演出,积极打造‘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氛围。”
“目前,这个日间照料中心目前是上海市标准化的养教结合学习点。”陈燕表示,今后我们还要做成示范点,把老人服务得更好,通过各类立体式服务,让老人的身心更加愉悦。
解决百姓急难愁:党建服务架起“四方”桥梁
在市民驿站里,还有间屋子有点特别。这里是嘉兴路街道第一党建服务站,也是群众接待点。
平时,服务站会定期召开一些会议,召集各方人士围绕党建、社区治理等方面一起交流讨论,而记者采访时获悉,这里刚刚做出一件有成果的大事:小区附近和平公园荷花池的恶臭闻不见了。
原来,紧邻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的和平公园,是上海最受欢迎的公园之一,每天来公园锻炼的市民达上万人次。然而,公园内荷花池的恶臭一直困扰着周边居民。
嘉兴路街道社区党建办负责人张莹说:虽然嘉兴路街道对居民反映的荷花池问题并没有直接管理的权,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我们决心借助党建工作联席会议这一平台,主动跨前一步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来协同解决居民的急难愁问题。
“我们主动对接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党委、区绿化市容局党组、和平公园联合党支部,在市民驿站内,大家坐下来一次次地讨论研究,寻找解决对策。”
通过现场联合勘察,复旦大学的专家团队查找出荷花池异味产生的原因,并建议公园管理方立即停止用荷花池内有异味的水体进行植物浇灌,组织人员对荷花池开展带水清理工作。
找到了原因后,党建平台又开始协调各单位的具体职责。张莹回忆说,经过反复协商,四方最终达成一致协议:嘉兴路街道在荷花池水体治理经费中承担主要治理经费;区绿化市容局提供相关专业化指导和服务;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安排专家团队全程跟进,为方案落实提供指导性意见,出具综合治理报告;和平公园负责做好治理方案的具体落实,自筹承担部分治理经费。
四方党组织在市民驿站党建服务站签署共建协议书时,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一位教授动情地说:“原来党建工作还可以这么做啊!”和平公园联合党支部书记也说:“多亏有了党建联建平台,让我们在处理人工湖水体环境的问题上更加有了底气,除了说感谢,还是要说感谢。”在区域化党建工作中,市民驿站成为整合资源、对接项目的重要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