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的第一天,邱先生就在上海体验了一把垃圾分类。
8月1日在虹桥火车站候车大厅,他站在分类垃圾桶前看了一会儿,接着把餐巾纸扔进干垃圾桶。
8月1日,虹桥火车站候车大厅,旅客在分类垃圾桶前驻足 澎湃新闻记者 何颖晗 实习生 汪黄稳 图“我今天刚回国,在德国留学两年,准备在虹桥站坐车回浙江。在国外看新闻就知道上海在做垃圾分类,这是进步,挺不错。”邱先生飞到上海后,准备搭高铁返回家乡。
如今来上海的游客,脑袋里常常拥有另一幅“地图”。
在这幅地图上,吃剩的面包属于湿垃圾,喝光的可口可乐瓶是可回收物;餐巾纸用过了扔进干垃圾桶,假若牵着“汪星人”溜街,也会把它的便便带回酒店冲马桶。
前些天,一名导游带领全车游客背诵垃圾分类的视频走红网络,视频里来沪游客全情投入的样子让人印象深刻,在这个全民参与的垃圾分类时代,垃圾分类的新时尚正从上海一点点走向全国。
8月1日,虹桥火车站候车大厅的分类垃圾桶 澎湃新闻记者 何颖晗 实习生 汪黄稳 图
还未抵沪,分类先行
因视频意外成为“网红”的导游叫王玉琴,负责携程自营华东区域,在宣教垃圾分类上她自有“套路”。
“每个导游都有自己擅长的表达方式,于是我上网学习了一些垃圾分类的知识,尤其是针对游客旅途中经常产生的垃圾,通过一些段子等轻松的方式,让他们参与到垃圾分类活动中来。”她说。
汽车开往上海的路上,分类之旅已经开始了。
她说,一上车,导游先给游客普及分类知识,旅游大巴上增设了干湿垃圾投放点,一目了然。
8月1日,虹桥火车站,来上海出差的李先生仔细阅读后,把汉堡包盒子扔进了印有“一次性餐具”的干垃圾箱。澎湃新闻记者 何颖晗 实习生 汪黄稳 图
但通常导游还是会多准备几个垃圾袋,因为许多观光场所不设湿垃圾桶,他们就建议游客领取一次性塑料袋,把扔不出手的湿垃圾先装起来。
实际上,为帮助游客尽快适应上海的法规,旅游企业也都行动起来。游客在预订上海跟团游、半自助等旅游产品时,页面上会跳出分类方法、酒店不主动提供“六小件”这样的特别提示。
绝大部分网友对上海这项环保政策表示支持。携程的一项调查问卷显示,81.5%的投票者支持上海酒店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82%的投票者称会提前学习垃圾分类知识,来到上海就按规定扔垃圾。
8月2日,来自河北衡水第二中学的周子昂在上海游览 澎湃新闻记者 邓玲玮 图
正确投放不是难事
8月1日,澎湃新闻记者在虹桥火车站候车大厅里看到,来上海出差的李先生正犯难——手里攥着一个刚吃完的汉堡纸盒。
究竟扔干垃圾桶还是可回收物桶?他攥着盒子,眼神四处移动,最后停在垃圾桶上印的一张分类指导图例上。阅读后,他把纸盒投入印有“一次性餐具”的干垃圾桶内。
“刚开始难免也有不适应的时候。”候车大厅里,一名来自成都的高中毕业生这样感概,但正如李先生一样,只要稍作学习,正确投放并不是难事。
他和另外两名同学刚刚在上海完成暑期实习,当日他们满载收获踏上归程。
说到游客“打卡”的胜地,南京路步行街当仁不让,这里每天高达数十万客流量。来自广州的梁先生和妻子在这里游览时告诉记者,“垃圾分类,一点也不陌生”。
梁先生称,广州街头的垃圾桶分为可回收和其他垃圾,回家后会细分出厨余垃圾。当他们在上海的社区暂住时,他们接到了社区工作人员派发的垃圾分类宣传单,内容通俗易懂,两人很快掌握了上海与广州的细微差别。
梁先生觉得,垃圾分类值得在全国范围推广,上海率先立法显示出了决心。“大家如果多花点心思,提前把垃圾分好,至少能减轻环卫工人的工作量。”
8月2日,上海迪士尼,从浙江余姚来游玩的小果在扔垃圾 澎湃新闻记者 李佳蔚 图
把“新时尚”带回家
在上海痛痛快快地游玩后,不少游客还准备把“新时尚”带回家。
“一大会址纪念馆和周边都很干净,感觉垃圾分类很正确,”14岁的周子昂从河北来上海后,首先瞻仰了党的诞生地,他对这座城市的垃圾分类制度也充满好奇。
他称老家还没开展垃圾分类,这几天住小姨家,起初他看到家里客厅配着两只分类垃圾桶,感到有些摸不着头脑。但小姨一解释,他觉得很有意思:“纸类的,都放这个干垃圾桶,剩下的那些瓜果皮,都放在湿垃圾桶。”
看到小姨家分得有模有样,周子昂觉得这是一种文明习惯,自己回去以后要继续参与垃圾分类,保护环境。
来自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二的学生杨凯文和王斐然,同样参观了一大会址纪念馆。谈起垃圾分类,他们看上去无比熟悉,四分类脱口而出,只不过有时真到了扔垃圾的一刻,“需要先百度一下”。
杨凯文说,现在郑州也逐渐开始推行这项制度,他有了这次上海的经历,回去后会分得比旁人更得心应手。
从浙江余姚来的王女士和女儿小果,在“地球上最快乐的地方”美美地玩了一整天。
小果妈妈抱着一袋迪士尼纪念品,把手里一本看完的杂志让女儿去扔。小果跳到垃圾桶前,一个可回收物桶,一个干垃圾桶,她用几秒钟阅读,准确丢进了可回收物桶。
“幼儿园老师给她们教过垃圾分类,她很了解的,现在都是她给大人教。”王女士夸赞女儿是“分类高手”,“宁波现在也在做,回去我们要把这个习惯保持下去”。
说完,她牵着女儿去了下一个游乐项目。 |